历史卷面分析


第一部分:试题评价

(一)、命题体现了出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命题严格以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

2、试题紧扣教材,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科学规范,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实生活实际。

4、试卷结构合理,试题量适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设计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灵活,如“非选择题目,只要答案意思相近或有创意均可酌情给分”。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创新的空间。

5、试题体现初中历史知识技能掌握的三个层次要求:识记、理解、综合运用,在试题中的所占比例适当。

(二)、试卷设计合理

1、题型结构:

历史题型及分值:第一题史学判断是精挑细选题,占50分,第二题是史林释意,占31分,第三题是历史探究,占19分,共100分。

2、内容结构 :历史考题含盖了《世界历史(第一册)》的全部。内容涉及面广,古今结合,中外结合。

第二部分:试卷分析与评价

(一)、定量分析

学生答卷基本情况

年级 试卷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初三 100 100 32 80.62 92.9 60.65

学生的分数分布表(三年级历史成绩)

分数区间 30-59 60- 79 80-99.5 100

学生数 11 60 82 2

占总数% 7.09% 38.71% 52.9% 1.29%

从抽样统计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试卷在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的把握上和试卷难度的控制上均比较好。考试内容分布、考试目标分布基本上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本次考试区分度较理想,总体控制情况良好,历史成绩很好。

(二)、试卷评价

(1)史学判断:选择题总体上得分率是较高的。失分情况如下:七年级学生失分最严重的题依次是9、20小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准确识记辨析和比较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阅读理解知识、获取有效信息和隐性知识的能力差。

(2)史林释意:27、28和历史探究29、30这两大题不但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此题有两处提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活跃学生思维。它却是学生失分最高的题。学生的失分主要原因和表现是:①审题能力差,粗心大意,不能准确理解题意。 ②分析综合能力差。 ③知识迁移能力差。 ④表达能力差,答非所问,不善于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准确运用语言组词和造句。分析、归纳的能力不强。这类题反映出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揭示知识内在联系、运用不同形式表达历史内涵、构建新知识的能力须进一步加强。

第三部分:从试卷中反映的总体成绩与问题

从我校的成绩看,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呈现良好态势。但这种良好的测试结果,并不能说完全是良好的教学结果,本次试卷难度值偏易,说明命题者总体把握学生实际水平较准确。

从答卷情况来看,造成学生的答题失误主要原因:

从学生角度分析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题和解题能力弱、学习能力不足所致,认真听课,做笔记仍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试卷中凡是简单翻书类题目,学生普遍得分较好,在史学判断题中需要分析、辨析等能力要求的题容易失分;在史林释意和历史探究题中,识记部分回答较好,开放性问题部分尽管基本要求很低,但回答并不理想。

从教师角度分析与教学中还不够专业化的教学行为有关,如注重传授显性知识而忽略隐性知识、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科思维方法、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和应用历史知识的教学。

第四部分: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建议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历史教师应明确初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学应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要注意处理课堂知识信息量与思维容量之间的关系,转变教学方式与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优势之间的关系。只有实现了教师“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真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学生学会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考试改革的新形势。

2、初中历史教学在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能力培养。历史教学要改革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理解、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审题解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3、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加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有的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都未掌握,反映出学习态度极不端正,因此,要注意结合历史教学实际加强思想品德、优良传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教书育人并重,以提高教育质量。②平时就注意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迁移、表述等能力的培养。③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益。要抓基础,抓重点、关键、热点,加强材料解析、活动设计等题型训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切忌无的放矢地教学。

4、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相长。①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针对学生实际分层次教学,进一步重视后进生的教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科的教育效果。②顺应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树立新的学科教育理念。③认真学习和体会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改革精神。④顺应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更新调整知识结构,补充有关课程知识、史学理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因为没有监考和改卷的资格及本人能力有限,偏、漏之处难免存在,敬请领导和同行们给予批评指正)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