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大米种植历史


原阳大米种植历史悠久,东汉时期已成为宫廷专用大米,一直种植到现在成为知名大米。

原阳大米最早文字记录见于《宋史·河渠志》: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提倡放淤改土种稻,“卞漳多见其效”,熙宁六年(1073年)10月,阳武县民邢宴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灌植稻菽,以助兴修。”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域内的明代墓葬中发现了炭化的稻谷谷粒。原阳广泛复种水稻,仅数十年。史料记载,黄河近千年在原阳县境内决口泛滥57次,这片土地饱受洪涝和盐碱侵扰。

1968年,“原阳大米之父”乔永庆在原武公社南关大队试种水稻600亩,当年亩产达到450斤。其后,原阳县水稻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万亩碱区变良田,黄水引来稻花香”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原阳县水稻种植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197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引来黄河水碱区稻花香》为题,深入报道。

1991年11月15日,原阳县首届“大米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

原阳大米伴随着水稻栽培的历史沿革经过五个阶段,其间,几经兴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为做强做大原阳大米品牌,走产业化道路,原阳县把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食品开发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原阳大米的产品荣誉

1990年,原阳大米被指定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专供食品。

1996年3月,原阳大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绿色食品。

2002年10月,原阳大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成为河南省第一枚获准注册的原产地证明商标,也是全国大米行业第一家。

2003年,“原阳大米”又被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成为全国大米类中第三个、河南省粮食类产品中首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多项荣誉都足以证明“原阳大米”无愧于“中国第一米”的称号。

本文标签: 大米 种植 水稻 原产地 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