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童历史


提起长平之战我们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战国杀神白起是多么多么牛比,事实上他也确实很牛比,春秋战国数百年征战,总计死伤人数达400万之多,而白起一人就杀了200多万,没人敢说他不牛比。但在白起一生征战中,长平之战无疑是他一生中最为卓越的一战,因为他一战就消灭了赵国45万人。而在这场战争中,一位名为赵括的少年将军无疑是替那45万赵国军队背了一个大锅。

提起赵括(赵国上将马福君赵奢之子)我们想到的一定是纸上谈兵,但如果各位真的以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赵括确实没有作为主将参加指挥过大的战役,但单凭他以兵法说服赵奢(将门世家不屑也不敢作弊)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毕竟赵奢可不是一般的将军,他在赵国武将中的地位并不比廉颇低多少,甚至于更高,而这些都是赵奢用军功换来的。

废话不多说,昊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说我们可能冤枉了赵括!

第一,赵括上阵之前赵国根本不知道秦国主帅已经从王龁(he)换成了白起,如果他们知道秦国主帅是白起,想必一定不会直接就让赵括当主将,最起码得给他配上几个靠谱的副将。

第二,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比秦国低多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可是让赵国焕然一新,而赵武灵王的改革主要就是军事上,对于农业反而没有重视(伏笔)。所以赵国的战斗力是很强的,这也是赵孝成王为什么对廉颇坚守不出感到不满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他看来,赵军明明不弱于秦军,为什么不敢正面交战呢?

第三,赵国内部缺粮,赵国全国人口不到500万,长平前线坚守的赵军足有45万(秦军更多,军民加起来保守估计65万),这相当全国的青壮年都去了长平,可谁去种地?而且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对峙了两三年,赵国内部怎么可能没有饥荒?赵孝成王或者赵括又怎么能不急于决战,不然光饥荒就能摧毁赵国。

第四,长平之战前赵国主将是廉颇,廉颇作为老牌将军自然有自己的军中亲信,而廉颇卸任后他的军中亲信并没有走。事实上赵括到了军中后对于军队的指挥有很大的问题,以至于他不得不撤换了一大批中层将官才能勉强控制赵军。原因很简单,有点年纪的将官都不会服他,因为他太年轻了,年青到大家都感觉赵括就是来送人头的。更为关键的是,后期白起截断赵国粮道,同时还将赵军分成了两半,如此一来赵括所能指挥的赵军更是减少了一半,你还要他怎么办?

第五,我们只看到了赵括带着赵军一败涂地,45万人有20多万人被俘,最终全部被坑杀,但各位知道秦军在大名鼎鼎的武安君白起的带领下伤亡了多少吗?小编为大家引用一段白起的原文''邯郸实非易攻,且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争别人,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这句话是长平之战结束后邯郸之战时白起对秦昭襄王说的,意思很明显,我们赢了长平之战,但伤亡过半,国内空虚!

第六,各位,秦国赢了,坑杀了赵军20万人,但依然伤亡过半,结合昊童前面所说,秦国总计投入60万以上的兵力,也就是说秦国也付出了最起码30万人的代价才赢了赵国。赵括初到战场,就能和已经扬名立万的武安君白起打成这样的战绩,凭什么说他是纸上谈兵呢?

最后,或许有人会问,赵国本土作战供应45万人的粮草就已经如此艰难,可秦国横跨千里作战人数更多为什么不缺粮草呢?这个问题昊童之前也不太清楚,但查了查典籍后才发现,秦国有关中巴蜀,汉江河东四块产粮区,且秦国的国策就是''耕战''。况且秦国可以通过渭水黄河等水流将粮草运往河东河内,如此以来距离大大缩进,而赵国还得跨越山区险路,由此可见秦国后勤并不逊色于本土作战的赵国,更何况秦昭襄王更是亲自前往一线调集民夫,所以秦国胜的理所当然也可悲可叹。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