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自保运动发生后清廷为何不用反制措施


东南自保运动发生后,清廷为何不用反制措施?

东南自保运动,是发生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历史事件。以两广总督李鸿章为首,包含了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以及山东巡抚袁世凯,发动的不参与战争,与八国联军谈和的运动。在清廷与八国联军交战时,这几个省份的行政长官却宣布中立。

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因为这实际上意味着地方脱离中央政府的控制,无疑等同于独立。对中央政府的权威打击极大,只差没有在名义上宣布独立的口实罢了。这样的事情,换做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都应该是暴跳如雷。然而清廷对此的反应却十分平淡,不但没有处罚相关官员,甚至还下旨褒奖了相关官员。这与众不同,不符合逻辑和常理的处理方式让人感到困惑。

如果非要强行找到一种解释的话,或许就只有清廷已经无力控制地方这一种解释,能够合理化清廷对此反应冷淡的原因。但如果这样考虑的话,这也意味着清廷已经完全无力回天,坐等灭亡。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虽然清廷的国力更加衰弱,但应该还不至于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和影响力。何况慈禧当时还在世,拥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清廷应该还是有相当政治实力,可以与地方周旋。

可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出现反应冷淡的情况呢?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一点是清朝采取的军事措施。在清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财富分配极度不均,加之人口暴增,粮食生产不足。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几乎年年都会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就要为此承担巨大的维稳费用,陷入了与明朝末年类似的尴尬处境。不过清廷与明廷相对不同的一点是,清廷因为维稳压力陷入财政危机时,并没有采取明廷继续增加赋税的做法。

因为清廷认为这样会进一步激化平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得不偿失。然而农民起义又不能不镇压,所以清廷采取了让地方全权负责平定农民起义的军事措施,换言之也就是放权给地方。这样做减轻了中央政府的维稳压力,也能平定农民起义。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地方如果掌握了征兵与征税的权力,那就无异于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也就是会形成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军阀割据局面,这样的尴尬处境,清廷或许不是没有预料,只是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个原因,加上东南自保运动中的几个省份。又恰恰是清廷最为富庶的省份,如果清廷采取什么过激手段,很有可能会逼反这五个省份,得不偿失,所以清廷才会选择冷处理。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