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起源: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农业的起源 地域差异:黄河、长江流域-------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基础:生产工具的出现

家畜饲养:“六畜”、农畜并存发展

远古和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生产工具的变革 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汉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

精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耕 水利设施的完善: 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细 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作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 生产方式的变化 千耦其耘 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

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

生 原因 私有土地出现

产 产生:春秋时期

自耕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特点 男耕女织,自己自足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形成:商周时期

特点: 有公田、私田之分

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

井田制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原因 铁制农具的使用,私田增多;战争的频繁

中 瓦解 各国的税制改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国 大量公田抛荒

古 表现 部分“私田”逐渐私有

代 时间:战国时期

的 私田逐渐私有

土 私有制确立 原因 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

地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度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是其最主要的来源)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宋初:不抑兼并

土地兼并 明清:土地买卖日益普遍

不能抑制的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均田制: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中 出现:东汉时期

国 田庄经济 特点:1.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 2.聚族而居

古 3.拥有私人武装 4.自给自足

代 原因:土地兼并的结果

土 秦朝:产生

地 租佃关系 发展 汉代:较普遍

制 日益普遍 宋代:仅次于自耕农的经营方式

度 明清: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租佃关系在农村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司马迁的划分: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山东、山西: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原因 江南: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区 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域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山东、山西:传统的农业区

经 特点 江南:开发较晚,也是典型的农耕经济

济 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和 山东、山西:宋以前全国的经济重心

重 经济地位 江南: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

心 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实力有限

的 原因:主要是战乱

的 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

南 中原人口的南迁 过程 第二次高潮:唐安史之乱后

移 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

给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影响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民南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原因 南方政局比较安定

本身具有发展的潜力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孙吴、东晋、南朝:南方得到开发

过程 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影响:文化重心相对南移

农 青铜冶 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

耕 炼技术 商代青铜技术已臻于成熟

时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

代 钢铁冶 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的 金属冶炼 炼技术 南北朝时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灌钢法

手 术的演变 春秋时期用木炭冶铁

工 冶铁燃料 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

业 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明朝流行开来

黄帝时期发明了丝织技术

丝织技术 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纺织技术 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农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耕 棉纺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

时 手工业部门

代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的 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手 东汉末年:青瓷

工 制 南北朝:白瓷

业 从烧陶 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到制瓷 技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术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产生:西周时期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特点 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官营手工业 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手工业经营 优势与 不足: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

方式的变化 不足 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兴起: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 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

经营方式 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

的变化 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

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农 产生:原始社会末期

耕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

时 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代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商 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业 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与 发展 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

城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市 元代:纸币广泛流通;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第21页)

城市特点: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周秦至唐 市坊分明:坊市分开

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农 城市的繁荣 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耕 宋代 市坊破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时 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代 明清:城市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商 产生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

业 集权的思想

与 产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第23页)

城 重农抑商 汉代:汉高祖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

市 演变 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的打击商人的措施

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 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水稻产量提高

玉米、番薯等广泛引进和种植,广泛植棉

近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代 商业 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前 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夜 明清国力强盛的突出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的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发 条件 机户拥有资本购买劳动力,增殖财富

展 资本主义生产 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

与 因素的萌芽 特征:商品生产及自由雇佣劳动

迟 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

滞 概况 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

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措施 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

抑商 颁令实行禁矿,限制商业活动

后果:强化了农耕经济形态,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

抑商与禁海 原因:以“天朝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

禁海 反清斗争

后果: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1.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清朝 2.统治者对外对外禁闭国门,对内压制工商业,厉行文

化专制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西方 西方国家展开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殖民统治

表现:中西国力兴衰易位

篇幅所限,不能详述,如觉得有价值,可告知邮箱或QQ,我将原版发给你。

本文标签: 土地 经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