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不是嫡长子?嫡长子为什么比较平庸?


不是长子素质平庸的问题,而是不如兄弟们厚黑。

所谓长子如半父,一家二代中的老大往往吃苦多,心肠厚道,把兄弟们当孩子照顾,性命关头往往顾念亲情,妇人之仁,对兄弟下不了狠手。

比如李建成,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文武双全,性情仁厚,在追随父亲打天下的过程中披肝沥胆,屡建功勋。尤其是在李世民先后惨败给薛举和刘黑闼的困局下,他主动请缨挂帅出征,成功扭转颓势,尤其是平定河北居功至伟,新旧唐书都无法篡改。

但在被立为太子后,在与李世民的争位宫斗中,他政治上不够狠辣的弱点就非常致命。在多次被兄弟抓把柄设计陷害的情况下,如利用500副盔甲栽赃太子谋反、自服药酒装中毒吐血嫁祸太子、借“太白金星”事件诬告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等。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听从魏征、王珪等谋士建议,优柔寡断,没能先下手为强,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一败涂地。

其次,由于他是长子,深知创业艰难,在赏赐部属时相对比较吝惜钱财,收买人心上不如兄弟大方。而且,驭下不严,情报工作非常滞后,不重视从秦王府下层着手安插卧底。结果,公开挖对方大将不成,反而被李世民倒打一耙,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太子亲信常何(也可能早就是钉子),还有太子府率更丞王晊。

关键时刻,东宫决策情报全部被王晊密报给李世民,达到了以暗斗明、攻其不备的效果。在李建成骑行至临湖殿发现埋伏,与李元吉拼命突围到玄武门时,惨遭常何下令关门打狗,二人无法与外边上万精锐东宫武士会合,里边瓮中之鳖,宫外群龙无首,局部陷入以寡敌众,局势彻底无法挽回。

后来魏征被擒,面对李世民“汝何敢间我兄弟?”的责问,回答意味深长:太子若听吾言,何至有今日之祸?

长子,是兄弟之首,习惯于我年长想得周全说了算,思维定式较其他兄弟更古板。遇事往往固执己见,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而李世民恰好相反,故而成败一目了然。

总之,不是长子素质平庸。而是厚黑功夫与兄弟相比不到家,而古今成大事者,基本没有仁厚长者,这就是政治的阴暗吊诡之处。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