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孔林里的73和84啥意思——续《三孔外传》


孔林里的73和84啥意思? 这与古往今来流传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有着直接的关系。 民间有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说法。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其实这句俗语没有半点科学根据。但却有一段颇不平凡的来历。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的数字,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周岁为七十二岁,虚岁是七十三岁;孟子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死于公元前二八九年,周岁是八十三岁,虚岁是八十四岁。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故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不吉利的,也怕人的死亡年龄学习孔孟,故说是老年的“坎”,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人过古稀,“七十三”与“八十四”这两个数字犹如魔影,总在垂幕之年的老人眼前晃来晃去,“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岁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两个人死亡的年龄罢了。一个是“圣人”孔子,他活了72岁,死时虚岁73;一个是“亚圣”孟子,活了83岁,死时虚岁84。因为孔、孟都是“圣人”,他们归天的年龄便成了不吉利的年龄。受人尊敬的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教皇,人们祈祷他健康长寿,但是他也没有抵挡住阎王的诱惑,刚一开春,就在84岁这一年离开了人世;我们的毛主席也是在84岁这一年离开了我们。 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73岁和84岁死亡的,并不比其他年龄的多。一个人寿命的长与短,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心情愉快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为这种毫无科学道理的信说法而忧愁,实无必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在逐年增加。历次人口普查证明,耄耋之年的老人遍及城乡,而百岁寿星已不足为奇。据老年医学专家研究,人到70岁之后,衰老的速度和身体原有疾病的发展,反而因代谢迟缓而有所减慢。因此,73岁和84岁并不是“危险年龄”。 回到孔林。一进孔林游人就可以看到路两旁有许多大树。导游说大家可以数数看,这一边是73棵,另一边恰好是84棵——就是代表孔子和孟子的寿禄,也是表示后人的纪念。 嘿,典型的儒家文化啊。(待续)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