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为什么皮影戏在明代保受王公贵族的重视?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其实在我国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起源于西汉,而且它的起源还与汉武帝和李夫人的一段浪漫故事相关。

在汉代高承的著作《事物纪原》中,记载了汉武帝的这段浪漫爱情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病逝之后,汉武帝十分悲痛,时常思念她。公元前121年,一位名叫李少翁的齐人,称自己会招引鬼神的方术,来朝见汉武帝。某一天,李少翁在夜里,拉上帷帐,点上蜡烛,用方术让汉武帝在帷帐前再次见到自己朝思夜想的李夫人,汉武帝大喜,于是,李少翁便被封为文成将军,并获得无数赏赐,成为了汉武帝的座上宾。

李少翁其实并不会什么招引鬼神的方术,他只是在觐见圣上之前,看到小孩那布娃娃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便灵机一动,仿照李夫人的画像,用布帛做了一个mini版的李夫人,然后给布娃娃李夫人身上绑上绳子,以此控制布娃娃,到了夜里,再到帷幕面前演示给汉武帝看,讨得汉武帝的开心,李少翁这场“方术”也就成了最早版本的皮影戏。

到了唐朝之后,皮影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唐朝,佛教盛行,而皮影戏则被唐代人用于佛教传播,在佛教的流行之下,皮影戏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到了南宋时期,皮影戏的流行范围覆盖得更广,南北方都十分流行,在开封和杭州等地还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影棚,那时候的皮影戏喜欢讲三国演义的故事,曲折离奇的“三国”也招来众多百姓观看。在海宁一带,甚至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皮影社团。

至元朝时期,中国的皮影戏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传入了波斯、阿拉伯、日本、英国、法国等多个亚欧国家,皮影戏也借着对外交流的东风在国外逐渐流行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皮影戏成为了印度尼西亚的国粹,2003年印度尼西亚将自己国家的爪哇皮影成功“申遗”。

在明朝以后,皮影戏逐渐分为北方、西北等几大地域流派,至清朝时期,皮影戏发展至鼎盛,许多官员以及贵族们都在自己家组建了皮影戏班,方便自己随时观看。在清朝的前期,不管是皇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欢皮影戏。在康熙执政时期,特地专门安排了官员管理皮影戏相关事务,五品官衔,足以体现皮影戏在其当政期间的受欢迎程度。

而民间也是十分推崇皮影戏,一个乡里可能有二三十个皮影班子,而且百姓们不管是丰收、嫁娶、添丁,还是f逢年过节都喜欢请皮影班子来演出,在那时皮影班子从晚上演到第二天清晨都不是稀奇事,更有甚者连续演出十几天,也是座无虚席。

本文标签: 皮影戏 夫人 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