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本塔的报本塔历史


 报本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颇治已亥年(1659年)。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陈一谦发民工将疏浚城河土砾在湖中堆积成大小三个湖墩,鹦鹉洲即其一。越8年,由刑部主事陆杲发起,进士冯汝弼、赵伊协助,历经三年终于建成,陆杲因受“天地万物之本”的思想影响,因名为报本塔,曰:“忠孝以为报”。当年共七层。塔成,复建报本塔院,为当湖名刹。 又经历了近百年的动荡,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木质围廊已尽毁,只剩砖石塔身和铁制塔刹。逃过数十年的内战和残酷的八年抗战,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成为工厂水塔的报本塔,因为新增加的实用功能和破败的塔身,幸运躲过了破四旧的劫难。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塔身已经向东北倾斜2°1′18″,偏心距为1.2米,成为危塔。1997年8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0年,政府发起修塔募捐,但当时由于资金缺乏,仅对宝塔作了清除塔身杂草、纠正加固塔刹、修补相轮、整修上塔通道及内壁粉刷等。2000年,市政府投资53万元,对已倾斜严重的塔身进行纠偏及基础加固,2002年7月,又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对塔身进行恢复性维修。

在恢复性维修过程中,对铸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铁制塔刹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内部已严重锈蚀,出于安全考虑决定用青铜质进行替换。2002年9月11、12日在拆卸时共发现内藏文物4件(组)。分别为长方形锡盒、紫砂舍利塔、清陆葇“六经”卷及锡质圆筒、明圆瀞金书《妙法莲华经》卷及黄花梨木质带盖圆罐。

保本塔虽然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平座和腰檐,更换了塔刹,但塔身没有进行过份的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依然保留着历史的沧桑。报本塔已经下沉,底层东、西、南三面有尚不半圆形壶门,北面无门。门上铁将军把门不能进入。塔为八面,两面转角为圆形砖柱,柱顶装饰云纹,云纹下装饰元宝,柱下为圆形石质柱础。两根砖柱顶部装饰两根砖砌横梁,横梁之间有匾额,柱与梁转角下装饰龙形砖雕。塔檐用八层菱角牙子砖叠涩挑出,承其上瓦檐,瓦檐挑角下有铜铃。瓦檐上承平座,平座为木质栏杆,每角有木柱与上层腰檐相连。底层瓦檐稍大更似副阶。二层以上每面都有顶部为半圆形壶门,壶门两侧上部各有一方形佛龛。佛龛上有一小檐与壶门齐眉。塔身外涂白色灰泥,未经维修,大部不存,斑驳嶙峋,更显沧桑。有数块塔砖上有铭文,大概为:“某某人捐砖若干”。铜制塔刹由覆钵、仰莲、相轮、葫芦等组成,相轮九重,八条浪风锁各系八角。古塔周边未见原塔刹,不知现存何处,估计在平湖博物馆。报本塔东侧立有文保单位石碑,北面为报本塔介绍。

现塔通高49.14米,平面为八角形,底层直径8.18米。塔内有螺旋石阶可登。现今不仅恢复原貌,而且还配有灯光,使报本塔成为新的东湖八景之一。

报本塔身向东北倾斜75.5厘米,与世界上著名的意大利比萨塔虽不可同比(比萨塔顶偏离5米),但亦为一斜塔。古人有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报本塔可作一例。

本文标签: 维修 装饰 恢复 进行 底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