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饮食地理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地理优越,物产丰富。 北部河道纵横,平原广阔,素称“鱼米之乡”;西南丘陵起伏,树木蓊郁, 盛产山珍;沿海渔场密布,岛屿众多,水产资源丰富。因此,历代浙江人民 不论是日常饮食,或是岁时、礼仪方面的各种食品,都十分丰富,品种繁多, 风味各异,富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浙江地区的饮食风俗,源远流长,见于史载,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带着饭与羹巡游浙江各地,路遇孩童,勾践以饭羹 亲自进行哺啜。(《吴越春秋》)《史记·货殖列传》也有记载:“楚越之 地,饭稻羹鱼……”羹,在古代指五味调和的浓汤,这里指以鱼类为原料煮 成的鱼汤。这说明,当时人们不仅会制作鱼羹,还以“果蓏赢蛤”作为佐餐 食品了。张华《博物志》也有类似的记载。

魏晋以后,我国进入所谓“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经济和文化中心由 黄河流域开始南移。东晋贵族纷纷到浙江来定居。南北风俗开始交流,饮食 风俗也随着丰富起来了。

南北朝时,浙江流行羹脍之类菜肴,尤其是莼菜作羹,在南食中已名扬 四方,所谓“千里蒪(莼)羹,岂关鲁卫”。((《南史·崔祖思传》)在 绍兴,酿酒之风颇盛,除绍酒作为贡品外,民间生女、嫁女还酿“女儿酒”。 晋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草曲》载:“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 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贺客,谓之女酒。”隋唐时,越酒行天下,享有盛名。 当时浙茶已十分流行。陆羽《茶经》载:“茶,浙西以湖州上,杭州睦州下; 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当时还出了个有名的烹调专家杜济, 《大业拾遗记》载:“会稽人杜济,能别味,善于盐梅。”他们创制的“石 首含肚”,味道特别鲜美,用于贡品。

五代十国时,钱镠在浙江建立了吴越国。当时中原战火连年,而吴越国 却比较安定地渡过了 70 多年。经济繁荣,食品丰裕。据《宋史·吴越世家》 载:有孙承佑者,钱王纳其姊为妃,每一饮宴,凡杀物命千数,常膳亦数十 品。他喜欢以鲜鱼作馔,从驾北征,以橐驼负大斛贮水养鱼自随。一次,孙 在宴客时,指其盘筵曰:“今日座中,南之蝤蛑,北之红羊,东之虾鱼,西 之粟米,无不毕备,可谓富有小四海矣。”到了北宋末年,宋室南迁,杭州 成为南宋都城。北方大批王公贵族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北风俗交流, 促进了饮食风俗的大发展。

南宋时,临安酒楼林立,食店、点心从食店遍布街巷。著名的官、私豪 华酒家就有 20 余家。前者有和乐楼、和丰楼、中和楼、春风楼、太和楼等, 后者有熙春楼、三元楼、赏心楼、花月楼等。每楼各分小阁十余间,重帘遮 隔,金银酒器,精巧华贵,当时供应的美酒有琼花露、蓬莱春、蓝桥风月、 浮玉春、丰和春等,名菜有“玉鲙丝莼”、“鲈鱼鲙”、“玲珑壮丹鲊”、 “百味羹”、“笋焙鹌子”、“银鱼炒鳝”、“五味烤鸭”、“酒蒸鸭”、 “酒炙青虾”、“酒烧香螺”等等,不胜枚举。至于小吃经营,更为兴隆。 吴自牧《梦粱录》中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 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所卖点心有煎白肠、烧饼、蒸饼、糍 糕、雪糕以及五味粥、糖豆粥、肉合粥和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其名点 小吃有鹌鹑馉饳儿、羊脂韭饼、澄沙团子以及蟹肉包儿、鸡丝面、鱼桐皮面 等。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各种小吃就有百种以上。

由于大批北人南来,“都城食店,多为京师人开张”。(耐得翁《都成 纪胜》)北方食品亦传入浙江,如李婆婆羹、张家团子、酪面、胡饼、胡羊 粑以及标竿十样卖糖等。

明清两代,浙江饮食风俗又有进一步发展。如明代,浙江饮酒之风甚盛, 当时有越州的蓬莱酒,绍兴的豆酒、薏苡酒、地黄酒、鲫鱼酒、以及东阳酒 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提到:“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 在烹饪技术上也进一步提高。清代慈溪厨师伴清渠写成的《饕餮谱》,记载 了 412 种精美食品的制做方法。绍兴盐商童岳荐写成的《调鼎集》是一部内 容丰富的食谱总汇,其中还记述了不少江南风味菜的菜谱。尤其是清代著名 诗人袁枚,写了一本《随园食单》,总结了当时杭州菜肴的烹调技术,其中 有“台羹烂肉”、“蜜火腿”、“家乡肉”、“醋搂鱼”、“酱炒甲鱼”、 “干蒸鸭”、“土步鱼”、“鳝面”、“烧鹅”等 20 多种。还附有专门介绍 浙江各地小吃的“点心谱”,如“八珍糕”、“蓑衣饼”、“葱包桧儿”等。 可见当时浙江饮食品种的丰富。

浙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积极利用本地富饶的自然资 源,创制出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终于独树一帜, 创立了浙江菜系,成为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浙江菜在南食中占着重要 地位,它的特点是:料重时鲜,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味道鲜美,品种繁多, 讲究营养。烹调方法以爆、炒、炸、熘、烩、炖、烤、蒸、烧、煎为主。浙 江菜的主要原料是:猪肉、鱼虾、禽蛋、蔬菜、豆类和部分野味。尤以肉、 鱼、禽、笋类所占比例最大。现在市场上经常供应的菜肴,达 500 余种。浙 江菜以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为代表,它们又各具特色,风味迥异。

浙江风味小吃,富有浓厚的江南地方特色。历代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 口味,从各地的实际条件出发,精工细作,创制了多种多样的点心、小吃。 其烹饪技法,主要有蒸、煮、煎、烤、烘、炸、氽、冲几种。各地风味各异, 咸、甜、荤、素、香、脆、软、糯俱全,且造形美观,绚丽多姿。

根据全省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 的不同情况,在饮食风俗上,大体可以分为杭嘉湖平原、西南丘陵山地、东 南沿海城镇和岛屿地区等三个主要食风区。各地区历代传承的饮食习俗、惯 例及菜肴烹调方法等,均具自己特色,并又有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若干特殊风 味的食品。

浙江省的饮食风俗,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许多菜肴的烹制方法,都是 来自民间,经过长期传承和演变并不断发展。如西湖醋鱼,至今已有数百年 历史。它最早是“用活青鱼切成大块,用油灼之,加酱、醋、肉烹之”,以 后改“灼”为蒸;现在则先将活草鱼清水饿养,使它吐净泥质,再用沸水氽 过,最后以各种调料浇汁烹制。再如金华、义乌一带出产的“南肉”,南宋 时就已脍炙人口,久享盛誉。现在沿用旧法烹制的“家乡南肉”、“南肉春 笋”,仍是群众喜爱的大众菜肴。

其次,浙江饮食风俗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来影响,从而有所变异。 南宋时,杭城不少饮食店,多是汴京人开设。爆、炒一类烹饪技术,大体上 就是这时从北方传来的。如烹制鳝鱼,原来浙江人习惯用油、酱炒,后来参 考了北方的制法,才改“炒”为“爆”,并配以蒜泥,即成了南料北烹的“生 爆鳝鱼”了。其他,如用胡桃、松子作腊八粥、上元夜饮屠苏酒、育儿的“汤 饼会”等,也都渗入了中原旧俗。

第三,多数饮食风俗,都反映了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主要是祈求吉祥、 驱邪消灾,祝愿丰收等,其中以食品的谐音、谐意、象形、双关语等方式, 象征喜庆、得福、祥瑞、兴旺最为普遍。如“年年有余(鱼)”、“讨聪明 (清明)”、“年年高(年糕)”“节节甜(甘蔗)”、“早生贵子(红枣、 花生、桂圆、荔枝)”等等。为孕妇催生,用“快便肉”,肉要切得端正、 四方;祝老人长寿,用“长寿面”,面条煮时、食时不折断,等等。

第四,有不少饮食习俗多伴有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以丰富的想象力寄 托了人们的爱憎和祝愿。如“油炸桧(秦桧)”、“莲子羹”、“宋嫂鱼”、 “青团子”、“戚公饼”、“东坡肉”、“凤尾鱼”等。有些地方的特殊饮 食风俗,则和当地重大的事件相联系,成了历史的记录。如舟山的“屠城羹 饭”、为纪念清顺治八年九月初二定海城陷,军民死于战火之事;海宁的八 月二十三日烧红糖芋艿吃,是纪念清咸丰十年该日太平军攻下硖石之事等。

第五,不同季节,其饮食品种也随之变化。尤其是时令小吃,样式最多。 如春季有韭芽肉丝春卷、葱包烩儿、虾肉小笼等;夏季有八宝绿豆汤、西湖 鲜莲汤、冷淘(米线)等;秋季有桂花鲜栗羹、蟹粉包子、糖炒栗子等;冬 季则有酥羊肉、菜卤豆腐、糯米麻糍等。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