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西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境地原为吴淞江河床地带,北宋时淤积成芦苇荡。明代开掘朱家浜、赵家浜,横贯全境,洪南山宅、赵家宅分布南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有谈家湾、苏家巷自然村。此时居民500~600户,多为种菜、少数种花、养鱼。

民国2年,筑中兴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中盐城、阜宁等地难民涌入,在南部、西部搭建草棚、“滚地龙”栖身,65%从事苦力。浙江黄岩、温岭等地贫民在洪南山宅一带聚居,形成棚户区,从事木工居多。境内中部、北部多为农田、荒地。

民国3年,筑宋公园路(今和田路)。

民国10年,筑南山路、指江庙路(今芷江西路)。

民国38年(1949年),境地属闸北区第十二、十三保。

1949年6月,属闸北区接管会第三办事处。

1950年6月,为区政府第三派出人员办事处。

1953年,为第九办事处,后为第十九办事处、指江庙路办事处。

1958年11月,指江庙路、普善路、柳营路(部分)办事处合并建烽火地区办事处,兼管延长路以北和彭浦新村地区。

1960年4月,划出延长路以北归彭浦街道,改称烽火街道办事处。

1962年11月,划中山北路以北给彭浦街道。

1964年5月,又划普善路以西给中兴路街道。

1987年8月,改名芷江西路街道办事处。 街道以芷江西路命名。1993年,辖区范围东起和田路,西至普善路,南以中兴路转共和新路西折中华新路,北界中山北路,面积0.95平方千米,人口19433户57294人,辖27个居委会,办事处驻芷江西路155号。

1995年末,面积0.95平方千米,人口5.98万人,辖16个居委会。

1996年11月,撤销芷江西路街道、虬江路街道,合并设立新的芷江西路街道。

2004年,办事处驻芷江西路155号,辖大统、中华新路、共和新路、南山、洪南山宅、和田、新赵家宅、芷江西路123弄、共和新路710弄、共和新路802弄、芷江新村、永太、苏家巷、交通公园、复元坊、中兴路1233弄、光华坊、三兴大楼、桥西87弄19个居委会。2009年8月31日,辖区内共有25144户,户籍人口73230人(常住人口73251人,来沪人员17613人)。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准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区,设立新的上海市静安区,以原静安区、闸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静安区的行政区域。 街道隶属新的静安区。

原虬江路街道辖区原为吴淞江故道江身,北宋吴淞江淤浅,变狭称旧江,又名虬江,两侧为芦苇荡。1956年,虬江路、中华新路办事处合并为虬江路办事处,共和新路、长兴路办事处合并为共和新路办事处。1958年11月,虬江路、共和新路、中兴路3个办事处合并为中兴路街道。1964年5月,中兴路街道划出大统路以东地区设立虬江路街道。以虬江路命名。1993年,辖区范围东起和田路,西至大统路,南沿铁路,北界中兴路至共和新路西折中华新路,面积0.58平方千米,辖16个居委会,人口14840户43666人,办事处在永兴小马路25号。1995年末,面积0.61平方千米,人口4.58万人,辖16个居委会。

本文标签: 办事处 街道 新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