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啊?


八百里加急最快要两天时间。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

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天宝14年11月9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

唐代的一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扩展资料:

八百里加急的由来

1、春秋时期,对于传递的速度上有了要求——快,于是「马传」应运而生。近距离的物品传递使用「单骑」传递,长距离的传递则使用「接力」传递。

2、秦统一全国后,十里设一亭,而处在交通线上的亭同时具备通信功能,被称为「邮亭」。这时,快递有了快慢之分。

一般普通物件对送达日期没有什么苛刻要求;但一旦物件上有着「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日行300里,而若写上了「十万火急」的字样,那就要求更快了,速度可达到日行400里,这在当时可谓是神速。

随着官府职能的日益完善,对传送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秦朝时就明确提出了对传送人员的招募要求,即「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

3、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递业进一步发展。这时对物品运输方面,增加了新的规定:物件必须由快递员骑马传送。如:紧急公文要求每日策马200里,在隋唐时期更是达到了日行500里。

4、隋唐时期

到了隋唐时期,快递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对程限有着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5、唐朝时期,尤其是唐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

有学者推算,盛唐时期,从事驿传的工作人员约有2万多人,其中驿夫1.7万多人。而唐代诗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写下了亲眼所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6、宋元时期

宋代的急脚递,是在步递和马递基础上创立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

7、明清时期

到了大清朝,由于军机处的设立,驿传的速度可达到一昼夜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尤其是咸丰和同治时期,一旦打了胜仗,就立即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传递消息,这就是那时的「红旗报捷」。也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八百里加急」(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

所以,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快递主要是为皇家和达官显贵的人服务的。且由于官方快递只传递官府和朝廷的物件,很少对民间百姓开放。如果私人想要寄送物品该怎么办?于是民间就出现了——镖局。

人民网-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最快的为日行500里

百度百科-八百里加急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