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鸡毛换糖的历史


关于义乌鸡毛换糖的历史,相关内容如下:

所谓“鸡毛换糖”,就是靠着人力将老百姓的生活必须品挑进偏僻交通不便的农村、草原,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农民家里形同废品,却能够进入工业生产环节的原料,来赚差价,实现微薄利润的行当。

这样的行当过于辛苦,即便个别利润很大,但是由于规模有限,也无法实现巨额收益。所以赚得都是辛苦钱。但因此也受到其他大型商户挤压较小,适合无本起家的商贩。

义乌在历史上,民风彪悍。著名的戚家军的兵源大部分来自义乌。但也说明了普通百姓们勇敢、善于吃苦。

在改革开放初期,义乌民间就出现了很多像陈山河这样没有本钱,却又积极改变命运的人。他们一根扁担,两个筐,靠着双脚走向全国各地的农村、山区这些偏僻的地方,用几分钱的糖换取农村里原本丢弃的鸡毛。

换来鸡毛卖掉,再去根据老百姓的日常需要,购进便携易带的小商品,比如针头线脑、指甲钳、纽扣、顶针、耳耙子,等等。以物易物,一步步积累,一步步发展。

为了一块麦芽糖,几乎全国的小伙伴门尽心尽力地帮着货郎收集鸡毛、鸡内金、牙膏皮、罐头瓶子、破橡皮靴子,等等。只要能换糖的都会被刻意收集起来,等待货郎们悠悠扬扬地唤一声,“鸡毛换糖咯!”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