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的盆友都有哪些风俗禁忌?


高要民俗是广东民俗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又有其明显的地方特点:一是古越族文化因素或多或少地保存至今;二是由于华侨众多,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使本地民俗带上欧美和东南亚色彩。鸦片战争以后,高要移民海外人数大增,广大侨乡居民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建筑、衣着、饮食、婚嫁、人际交往、娱乐等方面的文化习俗不断受到海外影响,形成多元化的民俗文化。Cf9肇庆阳光网 与广佛地区一样,高要民俗存在大量的信仰和禁忌,大都带有狭隘和直接的功利性。如对财神的崇拜最为普遍,远远超过观音菩萨、太上老君等佛道诸神和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城乡居民家中正堂供奉的大多是武神关公和福禄寿仙,反映民风中浓厚的重商倾向和功利化的世俗性。Cf9肇庆阳光网 高要民俗的功利精神,还反映在一些显著象征意义的风俗事象中。如根据某些物品或字词的谐音而取其象征意义。如认为8字(谐音发)象征发财,6 字象征顺利,春节吃生菜(生财)、发菜(发财)、蚝(音好)等,禁忌4 字(音死)、18 楼(意18 层地狱),此外旧俗中还有卖发财大蚬、重阳节登高转运等,反映人民追求富裕、平安的功利精神。Cf9肇庆阳光网 岁时风俗与广佛地区类似,但自具特色。一是敬奉的神仙谱系庞杂,不仅包括佛、道诸神,还有历史名人、地方英雄,如新桥的五舍将军庙;二是重视女神的祭祀,如旧县城的白沙龙母庙、天后宫;三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源于传统,又有创新发展。如河台开耕节、金利赛龙舟、宋隆茶果节。Cf9肇庆阳光网 盛行于河台的开耕节,又叫“春耕节”。相传于明、清时期,在河台一带的乡村,每年春节过后,村民在开耕时节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时地利人和、身体健康、六畜兴旺,举行一种叫“调禾留”的祈福仪式。就是在村子周围的空地上搭一棚子,放上茶果、裹蒸粽、年糕,烧香拜神祈福。建国后,为了既保留“调禾留”祈福仪式,又要破除迷信,恰逢此仪式是春节后开始耕种的时候,故取名“开耕节”。现在河台二月初二开耕节,不但具有浓郁的民间节日色彩,充满着欢乐祥和的热烈气氛,还融入了具有现代信息、体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其热闹场面比春节还要隆重。从农历二月开始,河台镇大部分村庄外出工作、经商的当地人,以及亲戚朋友、甚至旅居海外的乡亲都归集乡村共度佳节,另外还有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凑热闹。有的外出人员宁可过年不回乡也要在开耕节回乡。大部分群众从这天开始就大闹春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都权、罗建、罗闪、龙城、三联、对田等村举办的春耕节。古旁、三围村的农历正月十六,金鸡村的农历二月十九也与二月初二类似。当天,河台人在家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开耕节最热闹的是午饭后的表演。近万人围在文化广场看舞狮表演。广场上人山人海,醒狮起舞,锣鼓喧天。有的村除了舞狮外,还有精彩的篮球赛,晚上还有曲艺表演。Cf9肇庆阳光网 茶果节盛行于宋隆河流域,俗称“茶果节”或“行村”。相传有一种瘟神(魔怪)在生产生活中为害百姓。人们为了送走瘟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平安,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一次“行村”或叫“行社”。时间为正月或二月的初五、初八、初十、十二等,各村并不一致。旧俗行村的做法大概是:首先由村民用纸扎一只花船,由道士施法术驱除魔怪,道士手执铜锣边敲边唱边放花船,歌词大意是:“行滩锣鼓喜连连,敲起明锣就开船,读书君子讲书篇,耕田男女讲时年,做官便讲官家礼,生意滔滔讲赚钱,疍家行船讲水路,十八缕荫讲少年……”一直唱到驱邪出外,引福归堂。意思是将花船引向了江海,驱走了魔怪,把福禄引回了家中。每年到了行村时,村民便自觉集资买一只花船,在村前的空地上或土地公前进行施法,家家户户烧香拜神、煮茶果,从此便叫“茶果节”。初时,每家只是外公外婆来食茶果,后来发展成了风俗习惯,各村定出一个日子,男女老少都来食茶果。现在的“茶果节”已经成为走亲访友、互相交流、非常热闹的民间节日。Cf9肇庆阳光网 金利镇的赛龙舟从赛农艇演变过来,至今有200 多年的历史。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赛农艇的人数不断增加,并逐渐成为金利镇村与村、姓与姓之间人力、富强的比拼。“农”与“龙”近音,加上在人们意识上认为龙是祥瑞之物,同时亦出于对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造龙舟、赛龙舟之风便逐渐形成,历代相沿,成为民间的传统节日活动。现在金利镇100 多条自然村,拥有龙舟超过110 条,最初的龙舟长只有9 米,后来演变为18.6 米和24 米,现在一般是18.6 米,每艘龙舟均坐50 人,龙舟两端,装上精雕细刻的龙头、龙尾,还插上锦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都是热闹非凡,其中初一是金利龙舟的传统正节。龙舟赛在金利内河举行,这是龙舟赛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11 时至12时是竞赛的高潮,河涌两岸观众如潮。龙舟竞赛之时,呐喊声、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声震云霄,故有“广州看花市,金利睇龙舟”之美谈。Cf9肇庆阳光网 春节、中秋、清明、元宵等节日各有特色。如冬至日饮食丰盛,有“冬大过年”之说;春节时有迎春花市、包裹蒸粽、封利是(红包)等俗;中秋节时,回龙、蛟塘一带的新婚夫妇要向亲友中的长辈送月饼,多的达几十处;有些乡村的青少年在中秋晚上“烧番塔”,边烧边唱“番塔”歌。又如元宵节有晚上的“偷青(菜)”活动,歌云:“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 清明节是民间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俗称扫墓为“拜山”或“行青”,每年有不少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回乡扫墓。中元节时,本地民众多提前一日晚上备酒肴、果品,剪纸为衣,焚烧香烛、纸钱、纸衣祀神,名曰“烧嫁衣”, 并在家门前撒水饭、果蔬, 名曰“施幽”。Cf9肇庆阳光网 曾有自梳女、童养媳、不落家等婚嫁旧俗。自梳女源于清代,俗称“斋娘”或“姑婆”,自少女时期为了逃避婚姻的枷锁,不惜用一生的幸福去换取自由,自己动手将头发梳成一个髻,以示终身不嫁。自梳女与本地花席等手工业发达、妇女由此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有密切的关系。民国时期县城内有永远堂、广大堂、敬和堂、观音堂、养善堂等斋堂十多处,有斋娘数百人,来自高要农村或城内。不落家流传于白土、回龙、蛟塘等镇,女子结婚之后只在男家住三天至半个月,就回娘家和父母生活,逢年过节或夫家办红、白事才回男家过夫妻生活。女子回夫家要待天黑后才入夫家门,只住宿一晚,翌晨天未亮就踏着朝霞回娘家。待女子怀孕后,才通知男家择吉日接回夫家,与丈夫共同生活。建国后,随着“婚姻法”的颁布,童养媳、不落家等旧习已不存在,但自梳女仍遗存于原县城的塔脚街、中衙巷、米仓巷等地,过着清心寡欲、吃斋拜佛的生活。

本文标签: 龙舟 阳光 肇庆 春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