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的历史沿革


前秦皇始四年(354)置秦州,建元七年(371)改名雍州。后秦皇初三年(396)改置并、冀二州。西汉置蒲反县,王莽改为蒲城县,东汉改为蒲坂县。均为河东郡治所。东晋义熙十三年(417)置并州及河东郡。北魏神○元年(428)复称雍州,延和元年(432)又改为秦州。北周明帝二年(558)改秦州为蒲州,“取蒲坂为名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移蒲坂县于蒲州东,在蒲坂故城置河东县。大业三年(607年),蒲坂县并入河东县。隋大业初废,故治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老城东南。唐武德元年(618)于桑泉县置蒲州,故治在今山西临猗县临晋镇。三年移治原蒲州城。领河东、河西、临晋、猗氏、虞乡、宝、解、永乐等县。开元八年(720)改为河中府。后多次易名。宋、金、元时期迭置河东郡河中府、蒲州等,治所均在河东县。明洪武二年(1369)复称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改为蒲州府。

《史记》中记载:其名最早记载见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年,取蒲坂。五年,复与魏蒲坂?熏蒲坂原指经过今蒲州老城的一条长约5公里的坡路。这条长坂起于普救寺东侧的峨眉岭,经寺坡径西直下黄河边的蒲津桥,东西两端高差约百余米,蒲州老城正位于坡中央的台地上,因此,先秦时期人们把这座城邑称为蒲坂。古代“坂”通“反”,故蒲坂亦称蒲反。

本文标签: 改为 记载 时期 河中 山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