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初中历史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是省编()年级语文第()册第()单元中的第()篇课文。根据该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①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②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2)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及分析,探究“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考虑问题的初步能

3) 德育目标: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讲授法、阅读导引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

2、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黑板等传统手段来进行教学,同时借助课本插图来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1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小结(8分钟)——作业(6分钟)”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生答)那么你知道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和传播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造纸术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其余的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其意义。

2、讲授新课:

提问:世界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朝代印刷的什么书?(答:唐时印制的《金刚经》),并引导学生思考雕版印刷有什么欠缺和不便?进而提出解决方法:死版变为活版。最后提问:那么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呢?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

通过阅读,提问学生活字印刷术有哪几道工序吗?(引导学生: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四道工序回答)

最后老师总结,并提出科学是无止境的,你发现毕升发明的陶活字有什么缺点吗?(进而引出活字材料的改进.引导学生回答:陶活字易碎,吸墨性不强。最后老师指出:为克服不足,活字材料出现了木、锡、铜,直到近代才广泛使用耐磨损、清晰度高的铅活字。而今天的印刷业已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请学生能举例子?(如电脑排版、激光照排、高速印刷机等,印出的日报、晚报让我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等)

老师有提问:科学是无止境的,宋元时期的印刷术还有哪些发明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图文,指出:套色印刷是最早的彩色印刷,一种颜色需一块版,几种颜色就需制作几块版套着印刷,工艺要求相当高。我国最早的套色印刷品是在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的辽代红、黄、蓝三色佛像版面。转轮排字是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的,启发学生自己说说它的好处。(大大减轻了排字工人的劳动强度,坐着就可以挑字,不必走来走去,而且提高了排字速度。)

提问:北宋时期,聪明的中国人不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还发明了什么?(生答:指南针)你知道指南针发明的原理是什么吗?(生答:磁石有指示南北的特性)

老师指出:指南针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古代中国人一千多年的探索。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发现了磁石有指极的特性,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汉朝司南》模型图,启发学生找出司南的缺点。指出:由于司南体积大、不易磨制、磁性小、转动不灵活等局限性,没能广泛使用。经过长期实践和努力研制,聪明的中国人终于在北宋发明了一种新的人工磁化法,这就是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钢针就磁化为指南针。这种磁针磁性大,使用方便,因此得以广泛使用。直到19世纪现代电磁铁出现以前,多种多样的磁性指南仪器都是以这种磁针为主体,只是在磁针的形状和装置方法上有些变化。

提问:宋元时期,战争多,火器广泛使用,主要有哪些火器呢?(生答: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同学们在影视里见过这些火器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突火枪是世界最早的管状火器,能推动子弹从远处射击敌人,是近代步枪、火炮的鼻祖。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南宋突火枪》图,并口授一则史料:

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于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宋史?兵志》

金元时期的火箭有什么特点呢?它与今天的运载火箭有什么异同?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导入框中的金元火箭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完成课本中的动脑筋题。指出:今天的运载火箭和金元时期的小小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升空或向前,只是方向和规模不同而已。

宋元的火炮有什么特点呢?(杀伤力已较大)你能举个例子吗?(如教材中的震天雷,火力所及之处,连敌兵的铁盔铁甲都烧红了。)

最后提问到:三大发明及其应用,我们就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我们就来分组讨论祖国的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意义,把你的感想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出示小黑板为其提供两则史料,并简单解释: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近代思想家 培根

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传播

世界五大洲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如欧洲就主要是通过阿拉伯人间接传入的。

2、意义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接着老师提问:宋元科技是灿烂多姿的,除了三大发明的实际应用外,还有什么成就?

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沈括和郭守敬相关知识,教师强调其主要成就。

1、北宋沈括:

(1)著《梦溪笔谈》,全面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科技成果。假如没有此著作,我们就无从知道活字印刷术是布衣毕升发明的。

(2)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3)最早使用“石油”名称,并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2、元代郭守敬:

(1)编《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相近,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约早300年。

(2)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3、小结:让学生回顾一下宋元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意义,北宋沈括、元代郭守敬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等。并概括出这些成就意义,即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继隋唐之后的又一个文化高峰。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掌握它。

5、布置作业:课后练一练,给学生4分钟时间思考后回答。

本文标签: 学生 发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