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的历史沿革


利川在三国时期, 就属百济。

高句丽长寿王第 63年,改属高句丽领下被称之为南川县。

新罗第24代的真兴王时期改称其为南川州, 就设了个郡州(就是现今的道政府所在地)。

新罗第35代的景德王第 16年又改称为黄武县, 便划入为广州(现今的广州)的领县。

高丽太祖王建向后百济南征时曾叫其为利川郡, 高丽第23代的高宗王第44年称其为永昌,到第34代的恭让王第8年, 又将它升称为南川郡。

到李朝李太祖元年, 又降为利川县,便设了个监务,而到第三代王太宗第13年设了县。到世宗26年又设个都护府, 就成了个府使当任之地了。

甲午更张时期开始, 便称其为现今的利川郡。

将原先的夫面与钵面合并成夫钵面。

经行政区划重整, 将原先的虎面, 改称作虎法面。

取位在东边的雪城山之‘雪’字和再取位在西边的老星山之‘星’字, 就叫其为雪星山。

将新面和屯面合并成新屯面。

将原先的大面, 月面, 草面合并成大月面, 将原先的上栗面和下栗面合并成栗面。

将原先的栢面与沙面合并成栢沙面。

将原先的麻面和长面合并成麻长面。

将原先的模面与枷面合并成模枷面。

将阴竹郡的大部分划入到利川郡。

邑内面升为利川邑。

清渼面升为长湖院邑。

在大月面开设草芝办事处。

夫钵面升为夫钵邑。

利川郡升为利川市。

将利川邑划分成仓前洞,中里洞,官库洞等三个洞。

将大月面草芝办事处废掉。 (将大月面的丹月里, 长鹿里, 大浦里和高丹里划入到中里洞。)

将仓前洞的安兴洞, 葛山洞, 增浦洞, 松亭洞等划出来另设立为增浦洞,(行政区划终调整成32个统 279个班)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