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野史,戏曲中经常出现,怎么正史记载很少?正史有哪些记载呢?


包拯,在我们民间是妇孺皆知,如雷贯耳,他是正义的化身,威严的象征,我们对于小说、戏曲、电视剧以及评书中的包拯形象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呢?

正史中,他确实算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个人节操好,地位高、人脉也广。但是他在断案决狱方面,没有传说中那么多的传奇事例,很多都是别人的事迹归于他身上的,而且他所经办的案例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地完美、公正。

关于包拯正史与传说中一致的那些经典故事,我们早就耳熟能详,在此就不再赘述,下面我们仅说一说与传说中不一样的、真实的包拯。

一、包拯办案很圆滑,也很讲政治。

北宋宰相章惇,也就是大文豪苏轼的早年好友,与本家族长辈的一位小妾通奸,被本家发现后跳墙逃跑,不巧踩在了一位老妇人背上致伤,包拯断案只判章惇赔偿,而没有追究其通奸之罪。与本家小妾通奸在宋朝可是要判刑三年的啊,包拯这显然处理得很是圆滑,既给了章惇面子,又给了老妇人公道,这也不会给自己招惹是非。

又如,民间一青年声称自己是宋仁宗出宫临幸自己母亲而生的皇子,要求任宗认亲,真是棘手的案件啊,真假难辨,当值官员把该青年判了流放,算是折中处理,宋仁宗也默认,而包拯上书仁宗说,留着活口是后患无穷啊,影响很是不好,最后杀之了事。

二、包拯办案时,个人的威严与面子大于法制。

开封府街道着火,包拯带人去灭火,几个混混无赖只是起哄问了句:大人,咱们是去甜水巷取水呢,还是去苦水巷取水呢?包拯勃然大怒,这么正规的场合开什么玩笑?于是把这几个混混给杀了,这本是句玩笑话,罪哪该致死?但惹我不高兴就得死!

又如,包拯某日审一案子,犯人提前向堂上的小吏行了贿,小吏答应帮忙代犯人受罚。包拯审案时,犯人连声喊冤,只见小吏跳出来训斥犯人,包拯大怒,你一个小喽喽逞什么能?是你该做的事吗?把我往哪儿摆?一怒之下,把该杖罚犯人的用刑数目打了一部分小吏,使得小吏与犯人诡计得逞。

三、包拯包庇下属,徇私枉法。有一次包拯的几个手下扣押朝廷拨给下面官兵的粮钱,监察官要来抓人,包拯包庇下属,坚决不交人,监察官无奈只好向宋仁宗奏章弹劾包拯,包拯这才只好交出了下属。

由上可见,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也不是我们印象中那样的高大上,也有很多瑕疵,只是逐渐被后世完美神话而已。但瑕不掩瑜,人无完人,总体上来看,包拯算是一位清官,一位体恤民情、为朝尽职的好官,给他?包青天?美誉一点也不为过。

本文标签: 犯人 一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