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 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 故事 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 手抄报 、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总结 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 5 课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 教法和学法:

 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五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 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 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 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 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 说说 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 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

 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 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 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 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 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 措施 ?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 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 教育 。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教学过程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 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 谚语 。

 三、 扁鹊

 ⑴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⑵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 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 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六、整合知识: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七、总结认识: 1、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 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 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 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 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 学习态度 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 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

 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 说明文 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

 是什么?

 四、作业: 课本57页填表题

本文标签: 学生 战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