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司马懿怎么平定辽东的
    司马懿怎么平定辽东的

    公元237年,魏国辽东公孙渊被魏主曹睿加封为大司马、乐浪公。公孙渊觉得自己才能卓越,不能老是受别人管制,干脆自己称王算了。于是公孙渊召集部下的文官武将,宣布自己从即日起,号称燕王,独立一方,不再受魏国的管制。公孙渊的副将贾范反对这样做,他对公孙渊说:“魏主对您很好,把辽东这么好的地方交给您镇守,您应该知足了。如果您自封燕王,在辽东闹独立,那就是造反,皇上必定会派兵来镇压。现在魏国的兵权是司马懿掌管...

  • 司马懿为什么要除掉曹爽
    司马懿为什么要除掉曹爽

    司马懿装病瞒过了曹爽之后,便日夜筹划,准备在一个适当的机会下手,突然袭击,期望一举成功。几年之后,这一机会终于来到了。这一天中午,司马懿派出的长期隐藏在曹爽身边的一个家人送来一封信。信中说:“明天一早,大将军曹爽要和三个弟弟一起,带领文武百官,陪同皇帝曹芳去祭扫高平陵(曹睿的陵墓)。扫完墓后,就在城外打猎,大约要十来天才能回来。”司马懿看了信,立即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怎样消灭曹爽。大儿子司马师...

  • 司马懿为什么要装病
    司马懿为什么要装病

    公元239年,魏国皇帝曹睿病死,儿子曹芳当了皇帝。曹芳任用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管理国家大事。曹爽对司马懿很敬重,大小事情都和司马懿商量,司马懿同意的事情,曹爽才去办理。时间一长,人们都看得出来,说是曹爽和司马懿共同治国,实际上司马懿既管军队又管朝政,国家军政大权都落在司马懿一个人的手中,渐渐地,难免有一些议论便传了出来。在曹爽的门下,有五百多名幕僚,他们都是曹爽的私人谋士,尽心尽力地为曹爽的...

  • 司马懿与诸葛亮有几次交手
    司马懿与诸葛亮有几次交手

    司马懿与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上,蜀国和魏国的两大军事谋略家和军事重臣。司马懿跟诸葛亮正面交锋一共有两次:街亭之战和上方谷之战。真正第一次交手是街亭会战。从战役部署上讲,诸葛亮略高司马懿,因为诸葛亮先派人马据守街亭,当司马懿的人马赶到,见街亭有兵把守,司马懿自叹“我不如也”。但是当他发现守街亭的是个庸才,放弃当道,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时,立刻就振奋起来,接连击败蜀汉的街亭守将马谡、高翔、魏延等,并且乘胜追击...

  • 曹操为什么托孤司马懿
    曹操为什么托孤司马懿

    曹操卧病不起公元220年春天,曹操得了头风病,卧床不起,寝食不安,夜里经常做怪梦,一做梦就看到那些被自己杀掉的人来到面前,赶都赶不走,又惊又吓,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大家建议请道士来作法事,驱逐鬼魂。曹操说:“圣人云:lsquo;获罪于天,无所祷也。rsquo;我天天梦见鬼魂,这说明我的寿命已经到了尽头了,作法事毫无用处,快为我准备后事吧!”又想了想道:“召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四人到我床前来,其...

  • 曹操因何事与袁绍交恶并鄙视他的?
    曹操因何事与袁绍交恶并鄙视他的?

    袁绍这个人来头大、势力大、派头大,然而又魄力小、谋略小、 肚量小。他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泡沫人物,曾经把自己吹涨得不可一世,高山仰止,突然间,随着晴空里一声裂帛,又迅速败落,捎带着还落下一个千古笑柄。即使在袁绍势力最为鼎盛时期,对他也一直有着两种截然相反且很难调和的评价。袁绍派使者荀湛威胁韩馥让出冀州牧位置时,荀谌曾接连用三个问题向韩馥发难:“论宽厚仁慈,大肚能容,为天下所同归共附,先生自以为比得上...

  • 郑桓公救国的故事
    郑桓公救国的故事

    周厉王有一个儿子名友,又称多友或多父,是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友为诸侯,级别是伯,封地在郑(今陕西华县),离镐京不远。友就是第一代郑伯,后人们尊称他为郑桓公。郑桓公勤政爱民,治国有方,深得人民爱戴,远近的百姓都来归附他。周宣王死后,周幽王即位,不久就封郑桓公为周王朝的司徒。司徒是王室六卿之一,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相当于后代的丞相,地位很高。郑桓公在司徒任上,一如既往,爱护百姓,勤于政事...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宣王末年,在千亩之战中败给西戎,国势开始衰微。他的儿子幽王继位后两年,都城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地震,后来这三条河都干枯了,岐山也崩塌了。臣民们认为这是不好的兆头。果然,幽王不思进取,荒淫无道。他任用善于阿谀奉承的虢(guó)石父等一干小人,人们对此都很不满。更严重的是,他宠爱妃子褒姒,沉迷酒色,完全不管政事。周幽王三年,褒姒生下儿子伯服。为了讨褒姒高兴,周幽王废掉了先前...

  • 周穆王周游天下的故事
    周穆王周游天下的故事

    传说周穆王继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后来又当了五十五年的天子,算得上是古代长寿君主之一。他继承文武之道,制作详细的刑法,东征西讨,扩大了疆域,国势大振。到了晚年,周穆王就特别喜欢到处巡游作乐。传说穆天子带领大批随从,离开镐京,向西北而去。穆天子以造父为驭手,驾着八骏神马(八骏分别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一天可以跑一千里。他们一路游玩,碰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传说,周...

  • 周昭王南征的故事
    周昭王南征的故事

    周朝的第四代君主是周昭王。他生于太平盛世,不知道创业艰难,所以贪图享乐,特别喜欢外出狩猎,为了狩猎可以连朝政都不管。本来,各诸侯国年年都要向周王室进贡贡品,可是,随着楚国逐渐强大起来,又看到周昭王无心政事,就开始懈怠了,该献的贡品没有送。周王朝对这样的行为当然不能容忍。一天,一个大臣对昭王说:大王,我们祭祀时滤酒用的包茅,本来年年都是由楚国进贡的,可是如今楚国不但自己不派人来进贡,还不让南方其他诸...

  • 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
    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晋国,是一个古老的诸侯国,它的来历十分有趣。话说周武王一天晚上梦到了天帝。天帝告诉他:我将会让你生子,名叫‘虞’,我会把唐这个地方送给他。果然,他的一位妻子不久就怀孕了,后来产下了周武王的第二个儿子。这个男孩儿一生下来手上就写着虞字,于是周武王给他取名为叔虞。周武王逝世后,年幼的太子诵在周公旦的辅佐下继位,这就是周成王。因为成王...

  • 姜太公治齐的故事
    姜太公治齐的故事

    姜太公在西周,担当国师的角色,为西周的强大出谋划策。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里,正是姜太公献计,搜罗来美女奇物,献于纣王,这才赎回了周文王。周文王得救后,终于认定商已经无药可救了,开始筹划兴周灭商。周要强大起来,自然离不开富国强兵之策,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姜太公的功劳。等到武王率大军讨伐商朝,称王天下,这行军大战的事,也离不开姜太公的辅佐。因为姜太公功勋卓著,武王就将齐国一大片地方分封给他,建都营丘。姜太...

  • 周武王分封天下的历史故事
    周武王分封天下的历史故事

    周文王逝世后,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周武王以弟弟周公旦为辅佐,以姜太公吕尚为军师,召公、毕公等贤臣为主要助手,文修武备,国力日益强盛,积极准备灭商。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武王在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达到八百家。大家都认为可以伐纣了,周武王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这还不够。又过了两年,听说纣王杀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少师都抱着乐器逃奔到周这里来了,武王这才遍告诸侯:殷罪大恶极,我们...

  • 牧野之战的故事
    牧野之战的故事

    孟津观兵之后两年,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大忠臣比干、箕子忠心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微子也被逼逃出了朝歌。太师、少师见纣王已无可救药,也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了。百姓们走在路上,只能侧目而视,心里的怨言都不敢说出口。探听到这些消息,武王和姜太公、周公旦一起商量,觉得现在正是讨伐商纣的最好时机。于是武王向天下诸侯发出了号召:商纣王罪恶滔天,人神共愤,根本不配做我们的天子!他至今都还不知悔改,一直在残害...

  • 孟津观兵的故事
    孟津观兵的故事

    自从得到姜太公的帮助之后,周文王的实力与日俱增。周围的小国,有的被灭掉了,有的主动来投靠周文王,周文王干脆把国都从岐山迁到了丰京(今陕西长安),势力范围一下子向东扩展了几百里,离商的都城朝歌越来越近。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他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武王雄姿英发,志在天下,他以姜太公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都在他的左右,可谓君明臣良、君臣际会,他们齐心协...

  •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大家都知道。这里说的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吕氏,名尚,一名望。姜子牙的祖先是四岳,因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吕,后世就以吕为氏(姜是姓)。传说姜子牙饱读兵书,精通兵法,可是家里十分贫困,也没有机会展示他的兵法才能,所以一直默默无闻。为了生活,他当过屠夫,卖过小吃,奔波终日。但是,因为运气不好,他干什么都失败。他倒霉到什么程度了呢?传说,有一次他卖面...

  • 伯邑考救父的故事
    伯邑考救父的故事

    周文王有许多儿子,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伯邑考和父亲文王一样,生性敦厚仁爱,加上母亲太姒从小就给予他很好的教育,所以他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谦谦君子,同时也是一个大孝子。当他听说父亲文王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在里时,五内俱焚,急得团团转。他连忙和太姒、闳夭、散宜生等人商议如何解救文王。散宜生等大臣商议说:商王生性贪婪,不如我们献上一些奇珍异宝,看看能不能换回大王?也不管这个办法管用与否...

  • 文王拘里的故事
    文王拘里的故事

    殷商之后就是周朝。周人的祖先是姜嫄之子弃。弃善于种植农作物,被舜封为后稷,因此周人一直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有人认为他们的国号周是商王武丁赐予的,周的含义就是一大块方整的田地中农作物很茂盛的样子。后稷的子孙代代相传,经过公刘、古公亶父、季历等著名领袖,传到周文王这一代时,已经是一个国势相当强盛的诸侯了。周文王名昌,姬姓,文王是他死后他的儿子武王为他追封的谥号。文王小时候就聪慧非常,而且本性仁厚,身边的...

  • 古公亶父的故事
    古公亶父的故事

    周王朝的伟大先祖——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古公亶父,是一个受到周王朝历代子孙崇敬的伟大人物。周王朝自称是帝喾的妃子姜嫄的后代。姜嫄之子后稷被帝尧选为农师,负责教导百姓种植庄稼,后来被帝舜封在有邰这个地方,那时候,后稷还是一个小小的部落酋长而已。到了夏朝,夏帝不重视农业,废除了农师这个官,后稷的子孙就只好逃到西北戎狄地区去了。到了后稷的子孙公刘在位时,公刘又重新捡起祖宗的老本行&m...

  •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商朝末期,有一个侯国叫孤竹国。孤竹国国君墨胎氏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伯夷,幼子叔齐。孤竹国国君生前最喜欢小儿子叔齐,想让他继位。但按照当时的常理,应该让长子继位。老国君死后,大臣们请伯夷继位,伯夷却说:让叔齐来做国君可是我父亲生前的遗愿呀!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意思!于是他就放弃君位,离家出走,逃到国外去了。大臣们只得推举叔齐继位,不料叔齐也说:我要是当了国君,就是对伯夷不义啊!于是他也跑了,找到伯夷后...

  • 比干剖心的故事
    比干剖心的故事

    臭名昭著的商纣王身边其实有好几个著名的贤人:比干、微子和箕子。《论语》记载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是孔子对他们的高度评价。比干是商朝帝王太丁之子,人们都称他为王子比干。比干从小就聪颖好学、才华出众。比干二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就以太师的身份辅佐新继位的帝乙。帝乙死后,他又受命辅佐帝辛,也就是商纣王,所以,他是商纣王的叔叔。比干当太师的...

  • 武乙射天的故事
    武乙射天的故事

    武乙,商朝的第二十八代国君,名瞿,在位三十五年,是商代后期的一个重要君王。他即位后,整顿军队,加强商王朝的武力,征讨那些不服从商王朝统治的诸侯,努力挽救商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据说有一次,他光是征伐脂方,就俘虏了两千多人,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可见武乙的功绩颇大。经过他的努力,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得到了稳定。商代是一个极其重巫的朝代,巫师的权力很大。他们经常假借天意,要商王做这做那,几乎可以说是控制...

  • 武丁拜师的故事
    武丁拜师的故事

    盘庚之后第三位君主武丁继位时,背叛商朝的诸侯很多,国势已经衰微了。武丁想要复兴国势,可是没有得力的助手,于是他装作患了喑哑症说不出话,一直不处理政事,而交由丞相冢宰去处理。直到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他见到了一位叫作说(一说作兑)的圣人。第二天,他根据自己梦里所见,在木板上刻出了说的形象,然后命大臣们按照木板上的人去找这个说,可惜群臣百官里没有一个长得像的。于是他扩大寻找范围,派人到国...

  • 盘庚迁殷的历史故事
    盘庚迁殷的历史故事

    盘庚是商代第二十位王,史书上记载的他的主要事迹就是迁都。前面我们就说过,商朝经常迁都,到盘庚的时候已经是第五次迁都了,史称盘庚五迁。盘庚继位之时,由于长期的外部战争和内部争斗,王朝已经衰落了。正好,原来的都城奄屡遭水患,为了躲避天灾、扭转颓势,他决心将都城迁到黄河以南的殷(今河南安阳)。但是,一些王公贵族却不愿意迁都,因为他们在旧都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迁都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 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商朝的国都最早设在亳,但之后的三百年里,商朝却在不停地迁都。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王朝早期还是一个游牧国家,放牧逐水草而居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农业也还处于游耕农业阶段,在一个地方耕种数次,地力耗尽之后就要寻找新的肥沃的土地;而且自商代第十一位君王中丁开始,北方的鬼方、土方和西方的羌等方国氏族时有叛乱,历代商王都不停东征西讨,迁都也是为了躲避战争;再加上商代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制度并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