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运河的起源

湖北河流众多,水系庞大,但由于水系之间有分水岭,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湖北很早就挖了运河。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开凿的最早的人工运河是春秋时期(公元前6世纪初)陈国和的郭裁在淮河的两条支流沙水和汝水之间开凿的一条运河,以“连接陈和蔡”。但由于运河很小,很快就废弃了,历史上没有任何痕迹。后来,楚还开凿了一条从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到江汉平原汉水沙洋地区的水道,这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春秋时期称为“云梦通衢”。

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开凿“云梦通衢”的时间和路线,但《史记·河曲疏》中记载“在楚,西通运河与汉水、云梦之田,东通汉水与长江、淮河.....这条运河可以用来划船,多余的可以用来灌溉浸泡,有利于民。”结合谭启祥在《黄河与运河的变迁》中的考证:“西边的一条运河应该是水漾,是一条连接长江和汉水的人工运河。该工程的重点是在杜英附近拦截曲水、漳水为大泽,使之南至长江,东北至汉水。它所经过的地方,就是当时所谓的云梦泽,大概是从荆州沙市到荆门沙洋一带。这条运河是公元前6世纪初,在楚国宰相孙膑的主持下,由劳动人民开凿的可以看出,这条运河是在公元前601年左右开凿的,其目的是为了弥补同江达汗水漾河的不足。

西晋太康年间,史称“杨霞水道”。

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旧水路离汉达江陵不过几百里,北方无通路.....就是提前开洋口,夏水达巴陵一千多里”。可见,杜预开凿杨霞水道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解决江汉水域之间的南北直接水上交通。杜宇开的“洋口”,应该就是现在的沙洋地区。洋口开埠后,成为金代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此外,还有在杨霞水道修凿的记载。一次是金元时期(317-323),“王初忠(王敦)为荆州刺史,凿漕河至江汉南北(地中纪胜)。一次是“宋与袁家忠(424-453),过白湖,押,以广运曹”(《注》)。“这表明杨霞水道直到南北朝时期仍然是荆州的重要水道。

北宋时期,史称“荆襄漕河”。

宋政府组织了对荆襄河和韩翔漕河的两次发掘。首先,在太平兴国第三年(978),宋太宗采纳了程能的建议,从南洋到叶县挖了一条百里长的运河。但由于近期山洪暴发,石堰和部分渠道被冲毁,使工程半途而废。第二次是端公元年(988年),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第一次开挖的沿线连接汉水、汝水的水道,另一部分是从荆州到汉水开挖的江汉漕河。关于荆襄漕河的路线,考证北宋荆襄漕河大致从荆门西南到荆州城,经沙洋、狮子口(今潜江泽口)入汉江。遗憾的是,由于两次发掘都没有成功通航,成为当时的“半拉子”工程,京杭大运河后来建成,运河很快就废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