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题研究报告?

近年来,历史试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量大,知识面广,知识点运用灵活。大部分问题要求联系时政热点,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填鸭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对历史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老师很难控制学生,很难改进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兴趣是一个成功的关键。结合近几年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就是给学生展示生动的历史画卷,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有无数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优秀成果和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格,从而使枯燥的历史课充满血肉和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行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战略大决战”的课上,我设置问题,回顾并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解放军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可以通过回忆和复习来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教大家承上启下: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然后学生学习独立答题。第一步:让学生先在书上做记号。a .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整个东北;b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路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金之战——“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分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点,辽沈战役为什么先打锦州?陈毅怎么说?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以同桌小组的形式解决——师生合作探究。我来总结一下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提问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3.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以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和富有感情的音效刺激学生的视听,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讲授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时,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戚继光抗战”、“郑成功收复台省”、“jaxa之战”等故事情节,让学生看到一个个抗击外来侵略的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对侵略者无比痛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将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用不同的颜色显示三条航海路线,让学生在颜色的变化和地图的移动中,轻松掌握这三位航海家航海的起点和终点,事半功倍。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从而加深记忆,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在《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迁》课上,我讲了“退三家”“问鼎中原”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晋文公和楚庄公会成为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为了取信于民,讲述了城门口“挂赏金”和“惩治太子老爷”的故事,以此来增进对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的认识。有时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历史人物。例如,在谈论明清文化时,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谁和《水浒传》中的主人公,描述《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自信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不会被打败。他们是人生的赢家,自信可以战胜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使用一些积极的、鼓舞人心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使他们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无法生存。”可见人性最深层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适当地表扬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美好的感觉,比指责和抱怨代替批评和表扬,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自觉克服缺点,弥补不足。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