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发生了“湖广填川”。这里的人来自四川成都的哪里?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川”移民运动距今已有350多年,但引发“湖广填川”的惨痛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仍给人一种凄苦沉重的感觉。因为那个阶段,曾经繁华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凉的“地狱之地”。

据葛的《中国人口史》六卷本记载,崇祯三年间,四川人口735万,到清初,只有50万(其他史料记载有七八万),近百万的成都人口不到1万。

可见,在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间,四川人口的死亡率超过了90%。按照现任中国国史学会理事、元史研究会会长的说法,移民前繁华的成都,变成了“城中树木繁茂”的荒凉之地。在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看来,广袤的成都平原:“城市向茂盛的草地低头,村落变成丛林”,至少50%的良田被灌木、丛林和茂盛的草地覆盖。

据《明史》记载,明末四川人口约10万,但被张灭绝。到1661,四川只剩下8万人。比如张就是“本性狡诈,杀人不眨眼,一日不愿意杀人”不管张是否想统治四川,需要人民提供军事援助,杀了之后谁来支持自己的军队?张死后,清军花了13年才占领四川。如果四川的人口几乎都被张杀了,为什么还要花13年才攻占四川?

据《书桂鉴》“清军败于崖州、名山,民间谷、豆、荞被劫掠,鸡鸭牛羊被杀,土屋被毁。遗民绝不会留下痕迹。”

据明清史研究者李光洙所著《明清档案集》记载:“杀清者,比匪者更残忍,更不计其数。”

当然,当时的瘟疫也是四川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清朝在明史上篡改了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原因,却使得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难以有准确的数据。

168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书康熙,为解决巴蜀土地因战乱而荒芜无人居住的迫切问题,提出“四川要以湖广之民充军”。很快,一场罕见的“湖广填川”迁徙运动开始了。

后来嘉庆年间,成都流行一首诗《支竹词》:“舅妈嫁陕西二姨,嫂子嫁江西二姨,二嫂湖。当初问你出身的时候,没有第十个老成都。”是四川历史上移民现状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成都人主要来自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同时,在清末的《成都概览》中描述了成都人的起源:“今天的成都人,都是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

移民四川的少数民族中,前十位依次是:藏、回、彝、羌、土家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壮族、白族。

移民的姓氏有:湖北的罗、黄、张、萧、廖、谭、徐,湖南的唐、唐、周、刘,陕西的龚、腊、陈,福建的庄、简、林、游、魏、雷、陈,广东的兰、陈、廖、严。王兴等。

以上是“湖广填四川”后成都人的由来。

那么,成都的原住民是怎么来的呢?

据《太平宇宙》记载,周朝始祖周从陕西岐山迁居“成都”,一年后成村,两年后成市,三年后成市,故名成都。“成都”在蜀语中的发音是“蜀都”,所以又叫蜀都。

所以成都最早的土著应该来自陕西。

后来东汉末年,又有湖北人(如柳岩、廖化、傅仪、马良、霍峻、董允等。)、陕西人(如马超、马岱、法正、孟达等。)、山西人(如关羽等。),还有河北人(比如。

当然,历代四川的人口也有不同的变化。

图像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