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数据

在长江与乌江汇合处上游约一公里的涪陵城南岸附近的水房里,有一条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砾石梁。洪水过后,这根横梁沉入水中,当水变干时,它就露出来了。水越干,暴露得越多。这是白鹤梁的题词,闻名中外,被誉为世界水文奇观。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形成了一道阻挡海浪的天然屏障,使南岸100米范围内的河水平时安静清澈如镜,汛期除外,故称“鉴湖”。过去涪陵城八景中,有“鉴湖渔笛”和“白鹤鸣”,所以常有渔船,白鹤因生活在石梁而得名。北魏李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朱尔真人练成的白鹤滩,取了鹤仙。”根据民间传说,一个叫朱尔的道士卖了一种炼丹术。因为要价太高,得罪了河州(今重庆合川)知府。太守把朱尔关在竹笼里,扔到河里,顺流而下,来到涪城(今涪陵)白鹤聚集的石梁。他被渔民救起,两人成了朋友。一天醉酒后,朱尔带着一只白鹤变成了一个仙女。这就是白鹤梁的由来。

由于河水潮汐的常年冲刷,石梁形成了上、中、下三段,被称为水下碑林的“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按号逐段登记,白鹤梁* * *碑文174,可考人名300余人,留下了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1200年的历史遗迹。尤其是点缀在碑林中的18条石鱼,根据唐代所刻的鱼腹标高,历代137.86米以下有明确尺寸记载的铭文有15条,其中唐代1条,宋代8条,元代2条,明代2条,清代2条。白鹤梁记录的1200多年的枯水水文条件,忠实地记录了自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74个枯水年的水位,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中上游枯水年的水位演变规律。白鹤梁题词堪称“长江古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根据上述研究,水利专家推算出长江枯水水位和洪水发生周期,为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成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可见白鹤梁碑文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令人钦佩的是,古人刻的石鱼水标和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的原理是一样的。固定水位系统用于观测河流水位变化还不到一百年。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白鹤梁上雕刻的石鱼就起到了测量水位变化的作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和智慧的体现。

“白鹤梁题刻”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可以说是集书籍、艺术、文学于一身的杰作,美不胜收。100多段文字,刻有3万多字,包括古今官员、文人墨客的手迹,以及不为人知的碑文、刻字、篆书、书信等。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写了七个字,“傅园傅庚辰翁来”(黄庭坚贬福州为“傅翁”),言简意赅,洒脱苍劲,格外引人注目。各派书法家的题字,苍劲、浑厚、婉约、飘逸、细长而优美、古朴而厚重,各具特色。线雕白鹤,昂首展翅,潇洒生动。线雕鲤鱼,此起彼伏,前者口中有荷花,后者口中有灵芝,逆流而上,热闹非凡。围绕“石锅鱼满水”的民谣也不少,反复论证“石锅鱼现满果”的历史事实。一些铭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明代福州巡抚黄寿说:“夫妻相见,石头不富;见之,石也凶。”颜的诗,朝认为“石鱼来来去去,民安富足。”明代张喜安、刘永良等人对联句的看法更深:“鱼不可俭用,年难富;一条鱼如果不懂得省钱,可能几年都不会凶。自然界有人,没有一丝丰盈和凶猛。神官俭贱,童子之心也应如此。“这些哲理诗,颇有水平,意境新颖,强调官员节俭清廉的重要性,读后有启发,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