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何有些君王要杀掉有功之臣呢?


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说的是历史上的皇帝老儿一旦坐稳了江山,为了独占皇位,便开始大肆屠杀那些曾经与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人。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杯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功臣楼等例子不胜枚举。

这些被史学家为了博取眼球而大打悲情牌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历史真相,具有相对的片面性。

首先,必须承认,出于阶级本性,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薄情寡恩。为了皇位,他们不择手段,甚至大开杀戒。

二、同时必须看到,在统治阶级内部,由于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是在不断进行的,因此,皇帝杀功臣有之,功臣篡权弑君也有之。被迫害的功臣下场悲惨,而被废的皇帝下场更悲惨。唯其如此,权力争夺比战场上的敌我厮杀更血腥。因此,失败的双方都不值得同情,因为这不过是历史的活话剧而已。

三、由于皇帝只有一人,被杀的功臣变成了相对的多数,于是人们便更多地把同情的眼泪抛给了功臣,同时也更加认为皇帝是独裁而残暴的。但人们忽视了另一面,即没有矛就没有盾。用老百姓的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旦天下大定,很多功臣居功自傲,成了不可一世的骄兵悍将,傲上欺下,结党营私,觊觎更大的权位,腐败堕落。所以,奸臣首先是功臣。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量变和质变,功臣变成了奸臣。而奸臣之间的明争暗斗也给皇帝分而治之最后全部剪除提供了条件,这就是帝王之术。

最早的卸磨杀驴君臣斗见于《东周列国志》。

据书中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志最后打败夫差。这其中,大臣范蠡和文种功不可没。但勾践胜利后,范蠡功成身退,与美女西施泛舟五湖,消遥自在,全身而退。临走时致书文种,称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但文种不听,结果最后被勾践迫害,只能自杀。

达尔文的巜进化论》揭示了物竞天时,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其时作为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的人类的″丛林法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