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后,各科成绩明显变差了怎么办?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追踪调查发现,孩子的智商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的一些不正确行为,会导致孩子某些方面的智商下降,变笨!

有不少家长告诉我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成绩明显下滑,小学在班级里能排到前十的,但是现在只能排三四十名,成了中下游。

我简单说出其原因,其一是孩子升入初中后,竞争对手增加了,其二是学习难度增加了所以成绩下降了。

其实,这只是分析了客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是孩子没有找准初中学习的节奏、学习方法策略,还沿用小学那一套学习套路,肯定水土不服,成绩只能越来越不理想。

整个初中阶段,初一还能用小学阶段学到的知识应付应付,但到了初二,明显分水岭了。初一遗留下来不懂的问题继续堆积,课程设置上也增加了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副科,加大了学习的范畴和难度。

小学考试科目屈指可数,不会的家长都能给辅导,但是初中要学习九门功课,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还没有从之前比较单一的学习习惯中反应过来,不知道如何抉择和应对,从而出现偏科的现象,学生压力明显增加,而且初中阶段正值学生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呢,建议如下: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育厅对12000+小学生调查后的数据表明:每天吃早餐的学生比不常吃早餐的学生总成绩平均分高出近28分!吃早餐的孩子比不吃早餐的孩子,在某些学习项目中表现更出色,并且较少旷课或者迟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每天都吃早餐的孩子智商会明显偏高。健康的早餐会提供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这会帮助我们的大脑正常运作,提高大脑的警觉性和注意力。

除了饮食习惯不良,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

孩子睡眠不足,上课发困,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听课状态,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头脑不清醒总是昏昏沉沉,大脑思维处于一种抑制状态,无法兴奋,也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并形成恶性循环。

2.鼓励孩子学会去问问题

进入初中学习后,老师会选择有针对性、大部分孩子出错的题目来讲,有些“掉队的孩子”,老师精力有限,就无法一一指导了。

初中所学的知识又多又难且进度快,如果一步跟不上就很容易步步跟不上,那些孩子不会但是没有主动问的题目,就会成为孩子成绩的“拦路虎”。不会主动问问题、不会主动思考,成绩就很难上去。

这要求有问题,须去找老师问问,一是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孩子有求知欲,二是能够主动去问问题、主动去思考。

3.培养阅读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为什么有些孩子童年时期聪明伶俐,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头脑不灵活了?因为他们不会阅读!”他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不善阅读,就不善于思考,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通过阅读、写作和计算三种基本训练反映出来的。阅读训练在发展智力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数学课的计算训练。

因此,持续不断的课外阅读,对锻炼思维和发展智力,无疑会起着巨大作用。

4.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

孩子学习没有独立性,绝不只是一个学习上的坏习惯,它也会慢慢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所以我们是时候放手了,是时候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作业、自己检查、自己规划学习时间了。

应意识到,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没有谁一开始就拥有超人的能力,也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获得成功,成功的秘诀在于生活的点滴,在于平时养成的习惯。

5.战胜惰性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的第二个“迅速发育期”,身体的快速生长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这些孩子经常会感觉到很累。同时,由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意志力也正处于薄弱阶段,所以在学习方面,孩子很容易就会成为惰性的“俘虏”。

惰性不仅包括身体的懒惰,还包括思想的懒惰。身体的懒惰会使孩子慢慢忘记学习的目标、失去学习的动力;思想的懒惰会失孩子找不到初中学习的规律,丧失创造力。因此,在惰性的影响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一天天下降。那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帮助这些战胜惰性呢?

一位家长这样介绍经验:上初中以来,孩子慢慢变懒了,为了帮助他战胜惰性,在我和他的商议下,我们决定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帮孩子克服惰性心理。这个作息时间表很详细,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整天的安排都明确地标示出来。

总之,孩子出现成绩的波动很正常,需要家长们接纳,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慢慢树立孩子的信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迟早会开花。如果你的孩子永远不会开花,那是因为他是一颗苍天大树。

认识他,包容他,给他施肥,最重要的是让他在合适的环境里成长,那将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