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文化特色是什么?拜托,各位,3Q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春秋以前,贵州属于荆州西南,是“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境内部落众多,著名的国家是幽州,政治中心是夜郎邑。战国后期,夜郎取代河国,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秦汉时期,夜郎地区设县设官,实行县制。公元前25年,夜郎被灭,夜郎地区基本建立郡制。唐代贵州实行治州与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治州,由中国派出的官员治理。乌江以南有几十个吉米州,由当地土著首领统治。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带着他所领导的州向中国和内蒙的政权投降。方言“矩”与“圭”同音,朝廷效仿。诏书称“远离饥荒的魏贵州”,“贵州”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在文献中。元代,贵州行政建制逐渐统一。明代是贵州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支持水西女土司佘香修筑了从贵州通往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建省奠定了基础。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中央政府设立贵州公共事务部。自此,贵州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单位。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朝廷将四川划归遵义府管辖,将广西划归荔波、红水河管辖,将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划归平西、天柱管辖,将贵州划归永宁府管辖。至此,贵州目前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辛亥革命后,清末设置的各厅、部、州全部改为县,更便于地名。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贵州省设置了11个行政监察区,辖县。到1948年,全省有1个直辖市,6个行政监察区,1个市,77个县。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先后在贵州建立了黔东特区、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川滇黔革命委员会等革命政权。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从此,贵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贵州文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省有一定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4000多处,特别是遵义会议会址、镇远青龙洞、息烽集中营遗址、从江增冲鼓楼、普定穿洞遗址、大方佘湘墓、毕节大屯土司庄园、遵义杨灿墓、盘县大东遗址等。,充分彰显了贵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氛围。(右图为古建筑)贵州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历了复杂的古地理、古环境变迁。古脊椎动物化石“贵州龙”、侏罗纪恐龙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使贵州成为古生物研究的重要场所。在贵州的古代遗址中,旧石器文化遗址最为珍贵。其中观音洞文化旧石器遗址和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等人类化石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贵州的古墓葬和历史人物墓葬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赫章乐可等地发现了许多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对研究古代夜郎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人物墓中,主要有杨灿墓、佘湘夫人墓、十八明先生墓、何腾蛟墓、正真墓、游之墓、黎庶昌墓等。贵州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分布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从中可以看到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脉络。著名的有安顺文庙、贵阳甲秀楼(左图)、修文阳明洞、镇远青龙洞、黄平非云崖、大方大渡河大桥、贵阳黔灵山鸿福寺、毕节大屯土司庄园、黎平楼风雨桥、黎平唐吉鼓楼等。在贵州的古文化遗址中,有几十处悬崖、石刻和岩画。位于关岭县城东25公里处的红岩石刻,享有“赤壁经”的美誉,令海内外众多仁人志士神往,不厌其烦地考证。贵州近代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遵义会议会址(右图为遵义会议会址夜景)和息烽集中营遗址,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务院有两个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和镇远。贵州少数民族在人际关系中讲究礼仪、情感、和谐、相互尊重,遵循着许多淳朴优秀的风俗习惯。1.礼仪习俗贵州的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以各种礼仪迎接客人。比如苗族的《牛叫酒》《转转酒》,侗族的《停鲁歌》,布依族、水族的敬酒歌。2、婚俗贵州少数民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公开交往,自由恋爱。通过“旅游”(苗族)、“踩月亮”(苗族)、“捉表”(布依族)、“唱坐月亮”(侗族)、唱歌(少数民族)等形式相识相知,确立爱情。一般也需要父母同意,也有中介,比如途家,水。3.饮食贵州少数民族主要吃大米和玉米。很多地区喜欢糯食,吃“酸”。逢年过节,他们迎客,然后用糯米糊、腌肉、酸汤菜招待客人,或者全家人一起吃顿饭,以示喜庆。回族禁止吃猪肉,所有动物的血,以及自己死的东西。4.大多数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靠山或靠河生活。他们利用当地材料建造房屋。比如黔东南的杉木房、吊脚楼,基本都是木结构,也叫“干栏式”房屋。其特点是用木桩搭建一个建筑,上面住人,下面养畜禽,放置农具。安顺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用石头建造房屋,如黄果树瀑布旁的石头村,颇受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侗族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鼓楼和于风桥,为建筑界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