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精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唐代天文学家蒙克一行。

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谁?子午线也叫经线,和纬度一样,是人类为了方便测量而假设的辅助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极和北极的半圆弧。任意两条经线长度相等,表示南北方向,相交于南极和北极。每条经线都有一个数值与之对应,这个数值就是经度。下面就和肆无忌惮吧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早精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等相关内容。

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诏书改为历法后,一个团体组织并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这次勘测用实测数据彻底否定了“日影一寸,地球千里”的错误理论,提供了相当准确的地球子午线第一弧长度。

该代表团发起这一大规模天文调查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中国古代有个传统理论:“日影一寸,地气千里。”根据当时在交州(今越南河内)的测量资料,刘宋时期的天体数学家何承天对此开始怀疑,但长期得不到证实。隋代数学家刘卓提出了具体方案,用测量结果否定了这一错误说法。他说:“做爱的状态,北无影踪,数万里,南有太阳横,是一千里一寸,真不坏。”他建议:“请聘水利工程师,算术士,取河南北平之地,可丈量数百里,使南北使右。判断时,漏气,用绳子平地,用空气去分,当天进行。差率在书里可以知道。然后天地无所藏其形,无所遁。是提前给圣人看,效果是消除疑惑。”但这个建议在隋朝没有被采纳。一条测量线实现了这个计划。其次,当时发现日食发生的时间和它看到的食像在不同的观测点是不一样的,日影的长度和每个节气缺失的昼夜分钟也是不一样的。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历法中没有考虑到。这就需要在各个地方实地测量。

在这次调查中,太师剑南公说太师关大祥元太等人到各地“等日影,回报日本”。而这条线“是基于南北的较量,用毕达哥拉斯的方法算出来的。”可见,一线不仅负责组织领导测量工作,还亲自承担测量数据的分析计算。

当时的调查范围很广,从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回鹘部(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到南纬18度左右的林逸(越南中部),超出了我国南北的陆地边界。这种规模在世界科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南宫赛义德率领的测量队按照刘卓的计划,在黄河两岸的平原地区亲自测量了四个点。从北到南依次为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均邑太岳台(今开封西北)、徐州扶沟(今河南扶沟)、禹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乌金亭。其中白马在黄河以北,其他三个点在黄河以南。都在东经114.2度-114.5度之间,几乎在同一经度上(也就是刘卓所说的“南北对齐”)。从白马到上蔡526总共有270步,北极的高度差是1.5度,得出的结论是大约有351里80步,北极的高度差是1度。这实际上使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增加了一度。

由于目前人们对唐尺的价值看法不一,这种经络测量的准确性是有限的。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某线实测值与现代值相比,相对误差约为11.8%。

古希腊科学家厄拉多塞第一个根据国外的日影长度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在公元前240年,他根据亚历山大和阿斯旺之间不同的太阳高线和三角学,计算出以视距为单位的地球直径。斯塔提亚是古希腊的长度单位,因地而异。如果按照雅典的长度计算,地球的周长是46620公里,多出16.3%。如果按照埃及的长度计算,地球的周长是39690公里,误差不到2%。

伊斯兰世界最早的子午线调查是在公元814年。90年后,天文学家阿尔华拉·米子(约783-850年)参加了幼发拉底河平原的一次大地测量。计算结果显示,子午线一度为111.8638+。

轮廓

一行(公元683 ~ 727年),佛教的名称。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解释学家,本名张遂,韦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的曾祖父是唐太宗的襄州都督、护国公张的功臣。他的父亲张是擅长武术的县令。张家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落。张遂从小生活在关中,刻苦学习历法和阴阳五行。年轻时,他在长安以学识渊博闻名。为了躲避武则天侄子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为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他翻译了多种印度佛经,后来成为密宗的领袖。

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的《林德历》记载,日食几次都没有预测到,玄宗命一方主持修订新历法。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大衍历》的编撰,在制作天文仪器、观测天象、主持天文大地测量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得到邻居王奶奶的帮助。身为天子之师,我党时常想起王奶奶。可是,还没来得及报答她,王奶奶已经来找我们了。儿子* *犯罪,王奶奶要当事人出面求情。一行明白* *要的,国法难违。他说:奶奶是行里的恩人,要多少钱多少东西就该知足了,可这行里做不到。王奶奶大骂败家党忘恩负义。线只能在奶奶面前不停的道歉。看到奶奶离开后,当事人把一个布袋子交给两个心腹,叫他们躲到指定的地方。他说从中午到黄昏会有七样东西进入布袋。他们照做了,用布袋带回了七头猪。一行人把七头猪放进准备好的大瓮里盖好。第二天一早,宫里的人急切地敲门,说皇帝有事商量。李隆基刚到厕所大厅见他,问道:“昨晚北斗七星消失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怎么处理?台词做了一个有理有据的分析,然后提出“莫若大赦天下”。李隆基立即给大赦国际写了一封信。那天晚上,七颗星星中的一颗出现在天空,七天后,所有的七颗星星都出现在天空...恩人的儿子犯了死罪,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他必须报恩。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使用自己的“方法”。段描述了事情的经过,但他心里也有一个结:这件事挺奇怪,但流传很广,不得不写。

蒙克斯一行对博览会了如指掌,而且特别会数数,钩子藏得很深。当时的学者无法测量它们。小时候家里穷,邻居是王老,前后帮助了几十万人,一帮开元钟继承了一个相敬如宾的遭遇。我一直在想。找犯了* *罪未入狱的王老二,老梅访党求援,说:“老梅要黄金帛,十倍赏他。明君执法,难问,如何?”王老吉用手咒骂道:“你怎么认识这个和尚?”一行感谢,不计结局。浑天寺一群数百人的工人诡计多端,却奉命把房间空着,把一个大瓮搬到中间,偷偷挑选两个永久家奴,给他们布袋子。他们说:“某广场一角有个废园,你就在中间等着。从中午到黄昏,有东西进来的时候。数字7可以完全隐藏。失去一个工作人员。”奴隶们说走就走,到了之后,如果有成群的奴隶,他们就会回家。行喜出望外,于是放在骨灰盒里,盖上木盖,六月一日封在泥里,梵文刻字,高深莫测。庭上,中使敲门,急召。到了厕所大厅,玄宗迎了上去,问:“太师昨夜奏事,北斗不露面。这是什么,叶翔?”当事人说:“后魏时期,我失明了。到目前为止,皇帝的车已经不见了。古之无物,天将警示陛下。臣若见之,必赦天下。”玄宗跟随其后。还有,晚上太师打北斗,一周一见,七天一回。石成谈论这件事很奇怪,但这件事流传很广,不得不写下来。

据明郑德《大明府志》和本版《南乐县志》记载,乐昌县位于西汉,属东郡。乐昌郡东汉初年废弃。西晋时,在原乐昌郡复置县,改称长乐,属魏县。隋开帝三年(公元583年),从昌乐县西北部设泛水县,属潍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昌乐县并入泛水县。唐朝贞观十六年(公元643年),泛水县改为昌乐县。五代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昌乐县改名南乐县,仍属潍州。再查潍州,原名魏军,北周时改,五代时改称行唐府、广金府、大明府。五代至民国初年,南乐县长期属大明府管辖。从上面可以看出,南乐郡是由乐昌、昌乐、泛水三地演变而来,唐代的潍州泛水、昌乐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