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下“裴家”

裴家族的起源

1,出自嬴姓,伯夷之后。有一个伯夷后裔叫费廉,其后裔在平邑(今山西闻喜县东)姓平氏,直到第六个孙子被封为平氏陵。周傕在位时名(山西临猗西南),所以去掉“夷”字,加上“夷”字,表示离开平邑,称为裴氏。

2.它起源于周朝的秦国。秦的前身子,被周封于秦,史称。秦非子的一些后裔被封为侯爵和裴乡(今山西闻喜县裴城)的首领。这位贵族叫做裴军。他的后代给这座城市起了个姓,叫裴。

3.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平公封了一个贵人到沛县(今陕西祁县)当首领,这个贵人叫裴军。他的后代以“裴”为氏,称其为裴。

裴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望族。“自秦汉以来,至六朝盛,隋唐盛。五代之后,郁芳依然存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英雄豪杰,俊杰贤德,比肩而立,荣辱与共,历史上有伟人。”他家族人物的兴盛,道德文章的兴盛,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总理村”

中国的“宰相村”是闻喜县梨园镇裴白村,距县城25公里。它于农历三月初三(1995)以著名的裴氏家族的文化历史资源和一系列新建的景观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文裴氏家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家族。它的祖先是嬴秦的始祖费子,费子的分支孙凤因为认为是姓,就封了乡(费义)。周诺王年间,第六代封为解彝君,却去彝随彝,以裴为氏。后裴家分为三支,分别居住在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其谱系起源全是裴氏家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闻喜裴氏家族兴盛于秦汉,经魏晋至隋唐。五代之后,郁芳依然存在。他家族人物的兴盛,道德文章的兴盛,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据裴氏族谱统计,裴氏家族先后产生了59位宰相、59位将军、14位中书侍郎、55位大臣、44位侍郎、11位常侍、10位御用谋士、25位节度使、观察使、防卫使。骑士89个,侯爵33个,男性11,18,13。有三个皇后,四个公主,两个公主,21匹马,20个公主嫁给了皇室。可谓“将军会武功,会诸侯”,故名中国“丞相村”。

裴家长盛不衰的原因溯源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总结了三件事,即婚姻、遗传和自强。裴氏家族历史上有95人分别隶属于马、皇后、公主、公主、影后。婚姻和遗传形成的封建裙带关系无疑是裴笔下人物得以出头的优越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对于王侯将相中的千万裴家来说,决定性的原因是重视教育,自强不息,努力工作。裴家风的主要特点是“重教守训,尊文尚武,德才兼备,廉洁自律”。裴家曾有家规,子孙不可入祠堂门,遵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裴白村至今还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每个门楼都有‘耕读’两个大字。

数字

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仅隋唐时期活跃在政坛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著名的政治家有裴秀、裴凯、裴昀、裴矩、何沛、裴让之、裴铮、裴济、周培、裴度、舒菲等。军事家有裴行健、裴茂、裴潜、裴叔烨、贾培、裴军、裴炎、裴宽、郭培、裴文举、裴敬民、裴济。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官包括裴矩和裴石清。

裴,隋文帝的小吏,有九项功业。正史甚至没有给他立传,但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率领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的外相。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派遣使节小野妹子访隋,次年三月抵达长安。受杨迪天皇委托,裴率领隋朝代表团13人回访日本,拜见日本天皇并赠送文物和国书。他所携带的国书被保存在日文书籍《日本秘书》中,成为永久的历史见证,为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裴矩(547-627),三国时期著名的宰相,在周、隋、唐时期都有工作。他为人忠厚老实,名字挺清楚的。历任民政侍郎、民史侍郎、左丞、尚书、尚书。隋朝杨迪时,裴矩被任命到张掖(今甘肃)负责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在与各国商人的接触中,他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国的有价值的资料,并编成三卷。书中不仅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个国家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敦煌到地中海的三条大道,其中中路和南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唐朝的开国元勋裴济高瞻远瞩,百依百顺,帮助李渊在晋阳养兵,建立了唐力王朝。

唐朝宰相裴耀庆(681-743)致力于整顿漕运,确保南水北调水路畅通,解决了唐朝持续数十年的关口缺粮问题,是开元时期的一段佳话。

裴度,一代智者,代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可以与初唐的魏徵等人相提并论。他从年轻时起就雄心勃勃,为人正直。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一次次尽力打平藩镇割据势力。特别是在淮西藩镇武元吉叛乱中,他立场坚定,力挽狂澜,战功卓著,使唐朝再次统一,导致了“元中兴”的政治局面。平定淮之乱后,唐宪宗封裴度为国柱,晋公。后来由于奸臣的陷害,裴度经历了三起三落,数次入相,数次出藩。裴度在李湘宪宗、穆宗、景宗、文宗四朝。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写了诗来赞美他的功绩。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编成传奇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细心的读者很容易发现,有59位首相,但怎么会有60位呢?原来,裴柏村对面的福地村,是南宋著名人物赵鼎的故乡。赵鼎推荐岳飞,反对投降,主张抗金,最后绝食而死。两村近在咫尺,几乎连成一村,所以有此说。

在各个学术领域,裴氏家族的卓越成就更是辉煌,闪耀古今,数不胜数。

西晋制图家裴秀(224-271)总结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了“六体成图”的原则,即分比(比例尺)、准望(方位)、隧(距离)、竞(地形起伏)、恶(倾角)和迂回(河、直)。他撰写了18张愚公区域图,这是我国第一部地图理论专著。他被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

裴松之、裴、裴是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他们在治史方面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裴松之为陈寿的《三国志》写了65卷注释,收藏了大量书籍。史料翔实,流传千古,在笔记史上尚属首次。宋文帝称赞他是“史培时期的不朽!”他的儿子裴马在司马迁的《史记》上做了笔记,写了80卷《史记》,流传于世。其孙子裴著有《宋略年谱》20卷,其记叙和评论均超过了的《宋史》水平。两部作品都影响巨大,经久不衰。

唐代小说家裴澄写了《传奇》一书。最早提出“传奇”这个专有名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小说文体,越来越充满生命力,深受世人喜爱。

一千多年来,裴家一直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因此,在中国的历史剧里,有几部表现裴家的戏剧,如《西湖论剑》、《李慧娘》、《裴恒的神仙遭遇》、《白蛇传》等,都与裴家有关。著名戏剧《白蛇传》中的法海是初唐政治家、书法家裴秀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本来是正面人物,但明清小说诞生后,法海成了反面人物,这也是奇怪的。

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裴氏家族两千多年来的兴盛与辉煌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宰相村”探析

裴氏家族历史悠久。经研究他们的祖先,有熊、伯夷,是秦的祖先。曾作寅攻颉利,辅佐周攻周,功不可没。秦封了城。当为王的时候,他不是六子,去“夷”追随“夷”。因为自以为是姓,所以有了裴姓。他的后人孙,汉安顺永建初年,仰望星云,俯视地理。他家搬到了裴白,以为是他们祖居的村子。裴白村,即现在闻喜县梨园镇的裴白村,也被称为“宰相村”。

裴氏家族以裴白村为发源地,繁衍生息。到了晋代,“三泉”开始分化,枝干蔓延,形成了“三枝五室”说。所谓“三支”,即闻喜故里为仲春培;长安、凉州的分公司是Xi春培;董春培是油研地区的分支;与西马传裴、南来并称“三枝五室”。其实它的分支传播得远更广,仅山西南部河东地就有“八沛十二族”。

裴白村,位于汾河平原南端,运城盆地北端,是一个小村庄,靠近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据史料记载,沛白位于左毅桐乡之东,峨眉山之阳,凤凰平原之阴,因柏林郁郁葱葱而称沛白。往村东望去,十里荷香的董泽英翠,是舜时董的父亲叫龙的地方。抬头望村西,群峰突兀,群山环抱,人称“九凤朝阳”。明代大思想家顾曾在其《裴村故事》中描述:“我到闻喜县裴村,拜于庙中,问其苗裔,尚有百人或二百人。获释后,他陪着朝拜者走到官道边,读了刻有他家谱的唐代石碑。望岭之内,十里之内,丘墓相连,尚有百十人,其姓名官衔可考。”

顾文章中提到的祠,位于北白村东北,建于晚唐。

裴柏村位于十里凤凰东侧,是裴祖先的墓地。原来有“200多座墓,60个碑刻,40对石门石虎,一座亭子和两座守墓庙。”可谓高丘林立,碑林密布,十分壮观。虽然这些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遗址还是隐约可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庙旧址的“裴碑堂”内有数十幅巨幅碑刻,其中大部分是稀世珍宝。这些碑文向后人展示了裴家过去不平凡的岁月。

裴家谱考

裴氏族谱详细记录了裴氏家族两千多年兴衰的历史脉络,收录了大量裴氏家族的珍贵史料。

裴氏族谱始于裴松之的《裴氏家志》,历代都有人编。但相对而言,嘉庆版《裴氏族谱》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这个家谱是裴第62代孙裴,其子裴宗慈,孙裴三代编的,父死子亡,子亡。这本书花了将近一个世纪才完成。

裴为官40年,一生“直爽淡泊”。康熙年间,他干了几年,写了十二卷《裴氏宗谱》。但由于仕途坎坷,迁徙不定,手稿虽完成,却无法刻印,只好饮恨而死。其子裴宗慈,继父遗志,多次校勘、补编、赋。从乾隆二十一年开始,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家谱的手稿全部刻完。在即将付印之际,他卷入政局,临危不乱,四处逃亡,未能如愿。裴宗慈之子裴,立志“补书,以志于末”。历经数年,直到嘉庆十年(1805)七月,这本饱含三代人心血的裴氏族谱才终于问世。

《史培石浦* * * 47万字,分12卷,内容丰富,篇幅浩瀚,琳琅满目,气势磅礴。第一卷为《缘起与缘起》,概述了裴氏家族的起源、姓氏的由来、三亲分支及历代爵位,勾勒出裴氏家族发展史的大线框架和脉络。第二卷是《令》,列举了近120封皇帝发给裴氏家族60多位达官贵人的诏书和书信。第三、四卷为传记,主要记载126裴名人生平事迹和主要历史功绩。第五卷是《列女传》,简述了14才女的感人事迹。第六卷是《奏疏》,是裴名臣献给皇帝的50多份奏疏。第七卷是《随笔》,是裴自己写的各种风格的文章。第八卷是《诗赋》,是历代三十多位史培名人的诗词歌赋。第九卷是《表器》,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柳宗元、刘禹锡、王波、韩愈写给裴的书表文章。第十卷《墓志铭》收录了历代名人写给裴名人的墓志铭、墓志铭、序等近50篇。第十一卷为《答诗》,汇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80多位诗人写给裴名臣的近200首答咏诗。十二卷为《事记》,记载了野史中裴人物的轶事和传说130余件。纵观裴家谱的全部内容,可以说,虽然名为家族家谱,但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家谱的范畴。其内容大多与社会历史问题有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的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