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人们找到了把红糖加工成白糖的方法?

汉朝至隋朝

“sacca”一词来源于梵文sakara,世界各国的“糖、蔗糖”和中国古代的“西吉石米”、“西果石米”都含有词根“sacca”。说明蔗糖起源于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

敦煌残迹中有关于印度制糖的记载,说印度产的甘蔗能做出最“邪切令”。按照季羡林的解释,“沙切令”是梵文sakara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确实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印度制作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的甘蔗汁制成糖浆,然后用火熬制而成萨卡拉。梵文萨卡拉也有“石头”的意思。印度“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的是西域传入的“石”糖。其中“西国”和“西极”是梵文sakara的对仗,“石米”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石头蜂蜜是今天的糖果。

唐朝

后来印度的制糖技术更进一步:从甘蔗中榨出甘蔗汁,用火煮沸,不断加入牛奶或石灰,一起搅拌。牛奶或石灰、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的棕色糖浆褪色。经过反复除杂程序,最终得到淡黄色的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派遣使者到墨界陀(印度)得到煮糖的方法,表明印度制糖在唐代传入中国。

宋朝

北宋初期,三佛齐、大石等国向白糖进贡。白糖是石蜜进一步精制而成,呈沙粒状。颜色淡黄,比石蜜还淡,也没有雪那么白。

世界上第一部甘蔗炼糖专著《糖霜谱》出现在宋代。

制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狮糖、花糖、树胶糖、芝麻糖、锤糖、杨梅糖等。

元朝

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描述了中国乌干的制糖业。起初,他不知道如何提炼出像巴比伦出产的那样精致的糖。后来,可汗被来自巴比伦的人教会用树灰提炼精制糖。也有人说福州提炼的糖“很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中写道:“中国出产大量蔗糖,其质量甚至优于埃及”。

明朝

宋明的《天工开物》卷六《甘瘾》中详细描述了白糖和冰糖的制作方法:

白糖的制作方法。

中国从明朝开始向日本、印度和南洋群岛出口中国白糖。

中国的白糖在明代出口到孟加拉,也传播了中国制作白糖的方法。据季羡林考证,在孟加拉语和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被称为cini sakara,即“中国糖”,是中国制糖传入印度的证明。

明朝崇祯十年英国东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