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笔记之四:三水岗头千年古村寻龙(下)

=坐标=

时间:2065438+2008年5月5日

地点:佛山市三水区岗头村

人员:组长管生、阮生、梁某、监事李某。

行程:岗头村(领主府-九牧墩-海天门-侧亭-剑眉门-老岗头小学-永健祖庙-道济祖庙-春斋图书馆-南岗祖庙-庚福阁-海天通衢-狄威碑亭)。)

=概述=

上次提到,我受历史建筑专家阮生的邀请,跟随文保爱好者关生到三水区白坭岗头村寻龙。首先,我参观了梁世义的领主宅邸。接下来,我打算将纪念碑延伸到梁的墓地,并参观岗头小学。如果你有剩余的时间,你将参观那个村庄。

=流量=

村里的交通只能靠脚。

在一个角落里可能会有一辆自行车,但在田野里和分散的村庄里可能会更不方便。

=地图=

由于关胜来过一次,我们省去了问路的时间。村子的地理位置领主家里有一张地图,我们拍下来做参考。

许多人来到岗头村,只是为了欣赏与梁士毅有关的建筑。作为一名主管,我更关注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

领主府的墙上挂着一块KT板。看完之后,感觉以上三个特点提炼的非常好。我拍下来供你参考。

所以俗话说“没有三水,先有琼岗”,可见岗头村真的很古老,千年历史是真的。

岗头村一村三姓,梁、林、冼,梁人口最多。

据2016统计,佛山第一姓氏为“梁”。但在其他区,梁姓人数排名第二,第一名完全靠三水区的数据。梁在岗头村的人口众多,说明这个族群发家较早,在当地有很多资产。

本文统计了岗头村成名的人数,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可以说这个村子有着优秀的人才传承。注意到最早记载名利的是明末,这是历史给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明初北方人多,自然通过科举做官的北方人也多。到了明朝中期,为了打破大臣党派隶属的现象,皇帝大量起用南方的官员,所以南方通过科举入朝的文人比北方多。当刘先凯和伦在科学研究中排名第一时,考官梁楚决定同为广东人的伦为状元。到了明朝末年,皇帝玩弄政治让北方人重掌高位,却无法止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的优势。

一个村落的繁荣,必然与古代主要民族的繁荣有关。一个族群的繁荣需要几个条件,人才、团结、资源、优秀传统。好像岗头村什么都有。梁氏族人过去以种田读书为主,因此抓住时代发了财,族群繁荣后以文化反哺村落。这些经验值得现代人借鉴。

从领主府出来后,两个古墓专家联手寻找梁世义的坟墓。两位前辈虽然说对古墓葬不感兴趣,但我一路上听到的都是他们过去的寻龙经历,对佛山当地的名人墓葬都了如指掌。和他们比起来,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甚至不知道我家名人的墓在哪里。

梁世义的主家在村子边上,沿着房子旁边的路走几步就可以到田里了。这条狭窄的土路只能供一辆车通行,但是有很多大货车在上面行驶。晚上离开应该很危险。幸运的是,我们今天来得很早,天气也很好。今天正好是长夏的节气。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特意选的。

小路两边是农田,一眼望去,全是绿波。原谅我不能继续矫情或者拍照,因为太阳下天然肥料的味道很熏人。只要大家都知道三水土地肥沃,我就喜欢三水农产品。

省级文保单位,那是很看重的。

普及一点知识,文物保护单位受法律保护,必须照原样保护,任何改动和修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

据我们所知,虽然单位名称主要是梁世义墓,但整个九亩墩实际上是家族墓。九牧墩是一个凸起的土堆,周围有一圈大树,在周围的农田和鱼塘之间很显眼。

我们走了大约十五分钟才来到墓地。从土路的整洁程度来看,不久前有人专门整理过。这个地方叫九牧墩,意思是方圆这里的九亩墩。

站在墓园中间,眼前是一座牌坊,然后是一条神道,直通梁实义先生墓。牌坊上的对联没什么特别的,我就不写什么特别的了。据说“梁家成”一词是著名书法家叶恭绰所写,其含义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阴暗面是段的“连环计”题,其内涵是指梁实义兄弟为丞相、将军的风景。

牌坊和神道应该是1933年梁实义死后修建的,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因为尊重祖先,所以只到牌楼拍照,入园后才祭奠和参观。后面引用的照片是从网上借来的。

古墓一般都有墓志铭,墓志铭描述的是生平事迹、家世背景和后人的回忆。而梁实义是现代人,没有发现墓志铭。牌坊前台阶右侧有一块石碑。上面的小字记录了2003年梁世义的后人如何组织亲属,与村民合作,以政府的名义修缮墓地。碑体上部的刻字反映出上世纪80年代三水还是一个县,梁实义墓已被定为全县重点文保单位。这说明保护工作是一代一代在进行的。

墓志一般由编年和碑文两部分组成。记载多为散文,记述死者姓名、籍贯、生平事迹;明以韵文总结全篇,主要评价死者一生。——百度说。

守护神道的那对石狮和领主府的那只显然不是同一物种。

梁世义父子以前经营过银行,应该对石狮有所了解。

我在网上找到了照片。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墓地的风水是极好的,至少对活着的人来说是如此。

墓地坐南向北,显示主人一心为国之都,这是至死心中有国的精神外化。

梁实义正式入科举,并不完全是因为父亲的庇护。慈禧因为讨厌梁,不喜欢他,就派他去修铁路。没想到,梁世义做到了。

后来袁世凯为了大业四处搜罗人才,梁实义却在去投靠他的时候碰上了钉子。知道袁世凯需要经济和外交方面的人才,梁士毅在这方面很努力,后来得到重用。不得不说,梁实意真的很有天赋,可以自学成才。

梁实义曾派遣使节到印度考察英国鸦片工业,对清末民初的禁烟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经济领域,他的贡献更大。难得的是,他从来没有经济上的污点。

据官方记载,65438年至0907年,梁实义担任韩晶、沪宁等五条铁路的监工,经营有方,使铁路利润大增,获得“五路财神”的美誉。后担任交通银行经理助理,主持成立交通银行,并兼任铁路总局局长。1911年,梁士毅签署了迫使清帝退位的上谕,袁世凯授予他* * *和开国元勋的称号,并委以邮政通信大臣一职。1912曾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被授予“二荣”称号。

袁世凯死后,以洪宪罪魁祸首的名义被通缉。但没有这位财神,北洋政府的财政状况一直不佳,要求他重新出山的呼声颇高。1921年底,徐世昌总统任命他为宰相,也得到了部里的批准。他在北洋政府任职期间,三次被诬陷,被迫逃往海外,但都离开了他,北洋政府的经济就是上不去。所以每次梁实义出逃后,北洋政府为了提振本国经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请他回来执掌大局。

墓园左侧有两块黑色石碑,一块在梁志坚墓侧,另一块在八角亭内。梁实义的父亲梁志坚是清末光禄大夫,当地知名进步学者,曾参与在公交车上写信。石碑上刻着梁家后人写的墓志铭,讲述了梁志坚的一生。碑文上有被破坏的痕迹,但我没有仔细看,把内容都忘了。

八角亭内是梁实义墓墓碑,类似于墓志铭。文章开头记录了梁实义的身世,写了一段被慈禧怀疑与梁启超有关的轶事。还记载了他修建铁路、出使外国、禁烟、参与筹建新军等。,后来又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一战谈判等当时的世界大事。在碑文的最后,梁实义的遗愿是不为风光而隆重安葬,不选风水之地,任何时候都不葬家。

穿过市场的坟墓后,你会感到悲伤,当你爱抚花园时,你会感到快乐。

联想到梁实义的行为和思想,他可以算是一个现代人。在经济上,他强调实业兴国,修建道路,开办银行和工厂,发行国债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在教育方面,他主张学以致用,提倡新式教育。种种迹象表明,他的学识和智慧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局限。

知道的越多,越尊重前辈的毅力,越尊重他们。

我记得我的书友老谭在谈《史记》的时候说过,能留在历史上的人,大多都是出类拔萃的。能成为历史故事主角的人,更是才华横溢。假设袁世凯成功了,那么开国元勋梁士毅就是后世传说中的楷模。假设梁士毅能活到创立,谁说他不能成为CPPCC会员?世人对他的评价不会止于叛逆的罪人。好在现在一个朝代过去了,世人可以更客观的看到那段历史和人。

目前有梁志坚墓、梁实义两兄弟墓、梁实义两子五墓,均为夫妻合葬。据说这几代人至少娶了三个老婆,真的很对应他们的地位。

陵园的风水很好,尤其是梁世义墓后的大树,婀娜如华盖,是后人绝佳的遮阳格局。我不打算加入古墓派,所以不会对这些墓葬的规制做更多的研究。这些事情我也很疑惑。

港头古村是三水区拟打造的两个复古文化小镇之一,另一个是范湖大旗头古村所在的“岭南古镇”。

从规划图上看,红色是现存的,灰色是失落的古迹。从这点来看,保存下来的古迹数量还是蛮多的,而且岗头村的古迹之间距离很近,集聚效应很强。在村里走了半圈,看到池塘周围的古建筑,这是一处整体开发价值很大的景观。

我过去去过的张槎村头和大福村也有一些古建筑,但是地理位置和交通都不如岗头村。而且岗头村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多,家庭学校多。以老岗头小学为中心做一个传统教育主题项目是非常可行的。

第三站,我们要去找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岗头小学,问一个门楼的路。门上的石碑上写着“山顶见美门”,对联上写着“见尽山光是活画,美景是新诗”。对立面仍然是整洁的。

值得注意的是门楼使用的材料很有佛山味,都是国产的。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品,90%的拼贴瓷画是梅涛工厂的产品。屋顶上是双龙戏珠的陶塑,显然是佛教和陶器的产物。几幅瓷片做的图没有表现出什么内涵,所以也不是很稀罕的东西。这是一座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虽然其美一般,但仍有保护价值。

这是一座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最早也不会超过70年代,所以应该不是我们要找的岗头一中。但当我们绕到另一边时,我们看到了墙上五颜六色的画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字样。这真的是小学建筑。

岗头小学建于1910,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墙上挂着讲述历史的KT板,上面的故事、人物、思想充分体现了一所百年大学应有的沉淀。

岗头小学的校歌挂在墙上,字字句句饱含着对一方水土的热爱,以及投身社会建设的壮志豪情。试着跟着记谱法唱,仿佛能看到先人把希望交给后人的场景。

面对学校的是一个由祠堂改建的大殿。我们进去,真的超级大,可以容纳几千人。但是,学校操场在学校外面。

从门前挂着的文物牌子,我们知道眼前的建筑是由几座大祠堂改造而成的。从格局上看,应该是三祠堂两条路,但是建筑经验修改了很多,只能从经验上恢复原貌。

大楼的右侧现在被用作保安的宿舍。据说这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大舞台,所以你可以看到有两个售票的小窗口。

从正面看,这座建筑已经看不到祠堂的样子了。其风格在民国时期有点西化,有倚仗苏式的影子。

一个非常巨大的大厅,用红色和五星装饰,恐怕当年开会的时候全村都能装下。大厅两侧有许多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房间,标注为投票室、会议室、活动室等。

角落里也停着很多龙舟,一点也不觉得被占了。如果有空间,他们可以任性。

岗头村将把村中心附近的一大片土地用于教育和体育。

球场旁边是一个荷花池,里面全是水和莲子。水池绿树成荫,树下有一排排石椅供村民休息。

沿着村塘,三面都是古建筑。沿着池塘的两纵边有三座祠堂,看来我们走的这一边是梁的祠堂。

因为同宗的祠堂看门和门楼一定在一条线上,所以看所有看着一样的祠堂一定是同姓。这一排四个祠堂虽然都是三室两厅,但材料和建筑高度都有差异,反映出这些家庭实力差。

从挂红来看,这祠堂的人刚刚新婚抱抱,还在这里大摆宴席。但是这样贴横幅不会对灰色雕塑有害吗?那幅灰色的塑料画应该是孔子向老子求教的故事。

算了,同姓三分,不多说了。

古代纯自习室没有专门的学校,一般会请有文化的人当老师,教孩子知识。有些有学问的学者家庭,会在祠堂里开学,让孩子免费上学。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学习”。还有一种配套的“益田”,是村里地主们为了穷人家的孩子读书谋生而修出来的田地。

这个祠堂,叫书房,应该是一个大家族的祠堂,当年在这里开了一个志愿学校。外墙为水磨砖,采用九顺一丁的砌筑方式。墙上有许多灰色的雕塑,尽管它们都已被拆除。据推测,这个家族应该是相当有实力的。这个祠堂的高度也比别人高一点。不用说,肯定是个大官。难怪它被损坏了很多。

祠堂前是一排石椅,几百年来村民们都在这里乘凉,谈时事。

池塘是绿色的,深不见底。它在当时具有救火的功能,但在今天仍然在村子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走累了,就坐下来和村民聊天,背后吹来的凉风还挺舒服的。村民告诉我们,村里集资重建文物,可能会有开发商在这里投资。

岗头村绿化率高,空气质量好,土地肥沃,村民平均寿命真的是个宝库。

回程我们从大堤开车去国道,路上是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绿色的农田周围点缀着鱼塘,偶尔能看到一些树林,那里可能有古墓,但我们不打算打扰它们。

我偶然在村口看到一座碑亭。我下了车,看了看关胜找的那块碑。从铭文来看,这是民国22年的铭文。我没仔细看。我估计和梁实意有关。

听说这个村子前面的村子叫夏梁村,让人怀疑是不是还有一个上梁村。梁氏族人从诸暨南部越境入粤,已有30余代,儿孙兴旺,靠的是农耕和变通。梁在近代的著名名人,梁启超、梁实义都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继承了相同的文化基因。

据扩大调查,梁实义的后人现在在美国和香港繁衍,每年清明节都会回老家祭祖。梁家二十代男名规整,都是“丁”辈,充分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精神。包括梁世毅的两个女儿在内,很多子侄都在国外读书,回国从事银行、铁路、电力、土木工程等工作。网上经常说梁启超是九杰之一,但其实梁实义的后人并不难舍。

我参加这次寻龙,是为了寻找一个家族兴旺的原因。

把收集到的数据和实物结合起来,大体上有了自己的分析。梁氏家族的兴衰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梁早期以战功发家,封建王朝鼎盛时期以经学成名,近代以文化和商业为依托。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顺应社会需求,才能让潮流站稳脚跟。

最后以一张敏叔的照片结束。

这座古老的房子已经被植物侵蚀了。虽然很难过,但也算是从旧事中获得了新的希望。图片右上角是村里最豪华的别墅,与老房子形成鲜明对比。

同一片天空下,新旧事物并存,各有各的任务。老建筑能不能保留下来,要看它曾经承载过什么,现在还能承载什么。不是旧的都要保留,而是如何在新时代发挥作用。

=冈多寻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