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死后三百年才有纸。为什么他被黑了两千年?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过兵法,论军事,父亲打不过他。后来,他在长平之战中接替廉颇成为赵江。只知道按兵法,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这是纸上谈兵的典故,意思是纸上谈兵。比喻空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是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那么问题来了,赵括死后300年才有纸。为什么他被黑了两千年?

赵在长平之战中战败。算上奸杀的将士,一个* * *被斩首45万,赵国统帅赵括后来被戴上了纸上谈兵的帽子,被后人嘲笑了两千多年。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赵括,绝不是一个只会泛泛而谈的年轻人。而真实的赵括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理论上?东汉蔡伦发明纸是在赵括死后300多年。至于纸的大规模应用,是在赵括死后400多年。纸上谈兵是后世文人为了黑化赵括而编造的一系列故事的结果。战国末期,赵括所在的地方,还没有纸,广泛使用竹简记录文字。如果黑衣文人赵括在简牍上使用“谈兵”字样,可信度会更高。

赵括为什么会被黑?下面五个问题,我们逐一回答,自然会得到答案。

第一,长平之战,秦与赵的对抗,谁承受不起?

二、郭换什么将领?我一定要去找赵括吗?

第三,长平之战赵战败,谁该负责?

4.赵括杀了多少秦军?

5.为什么要抹黑赵括?

第一,长平之战,秦与赵的对抗,谁承受不起?

图-昌平战局

秦和赵在昌平对峙了近三年。如果继续对抗,谁承受不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再对抗三年,秦国的国民大会被拖垮,赵国也被拖垮。有两个原因:

(一)综合国力,秦比高一个档次。

从地图上看,赵国疆域不小,但赵国北部的婺源县、云中县、九原县、雁门县、代县都是边陲之地,人民以游牧为主,人口太少,没有粮食耕种。赵国有农业基础的县有邯郸、太原、中山三县,不到赵国面积的一半。

至于秦国,关中和巴蜀都是粮仓,比赵国的核心产粮区还要大。如果秦国只有这两块良田,那么秦国和赵国的综合国力是平衡的。但是秦国还有三块地。让我们看一看。首先,楚国都城所在的原楚国南郡和南阳郡被田雷征服,南阳郡是申国旧址,运营时间非常长。秦国相当于得到了楚国的两个核心郡。第二块地是河东郡和河西郡,是晋魏的心脏,金的都城和魏国的都城安邑都在河东郡,河西郡是当年镇守吴起的兵家必争之地,秦等于魏国的核心地块。第三块地是韩国旧都益阳所在的三川郡。连同黄河以北的大城,秦国在南朝鲜得到了一块核心土地。

占据楚、魏、韩核心地块后,秦国综合国力远超赵国。如果双方拖下去,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赵无疑会先被拖垮。

(2)赵有被燕国和齐国从背后捅刀子的危险。

如果秦和赵继续对峙,谁更容易被诸侯背后捅刀子?答案是赵。

由于地理原因,秦国背后没有诸侯。对于秦国来说,所有的战争都发生在它的东部。但对赵来说就不一样了。燕和齐在后方随时可以背后捅刀子。

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长平之战后,燕国数次在背后捅赵一刀,包括燕国率军六十万南下的时候。虽然廉颇那一次率领13万赵军打败了对手,但只要是战争,就会有伤亡。即使廉颇以杀敌一千,损敌三百而胜,赵的损失还是很大的。颜在背后捅赵一刀的原因很简单。秦燕不接壤,燕国联合秦国攻打邻国赵国,是合适的国策。当时燕王正做着灭赵、分赵与秦的美梦。

此外,齐国,赵已经占领了太多的领土齐国在过去的20年。廉颇一人征服13城,赵奢征服麦秋,兖州征服高唐,等等。后来齐国没有在赵背后捅刀子。赵是幸运的,还是的外交工作值得肯定。

总之,无论从综合国力还是地理位置来看,秦国和赵国都会继续对峙下去,秦国国会被拖垮,赵国也会被拖垮。于是,赵只好换将,把防守主力廉颇换成主攻的大将。

二、郭换什么将领?我一定要换赵括吗?

廉颇被撤换,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廉颇在防守,而赵已经到了无力防守的地步,必须进攻,尽快结束战争。

更换长职将军不是简单的更换能力强的人,而是涉及多个层面重大问题的换人。

首先,被替换的人必须支持攻击。如果换人跟廉颇一样不愿意打,不如不换。结果排除了绝大多数将领,包括后来长期担任廉颇副将的岳成。赵浩棋·程潇的选择非常有限。

赵国最著名的两位将军和赵奢都已不在人世。只有两个选择让赵浩棋程潇改变,李牧或赵括。

李牧此时还是少年,还在北方与匈奴作战。那是李牧打败匈奴后的十几年。那是李牧打败秦军之后的二十多年,此时的李牧,资历比赵括。

其他再多的将领,也没有多大的号召力,没有统领那么多赵军队的威望,也不可能被启用。赵奢的儿子赵括就这样浮出了水面。

3.长平之战该由谁负责?

平原君是赵和赵的叔父,战国四公子之一。在秦国和赵国对抗期间,平原君一方面四处调动援军和粮草,另一方面又派人去秦国求和。

秦国的宰相范雎,面对赵国的和谈,派人到别国宣传,说等赵国派人到秦国和谈,秦赵就停战。这样一来,即使列国都持怀疑态度,谁还会愚蠢地支持赵呢?平原君不仅没招到一个援军,而且也没借到一粒粮草。

在丞相层面,也就是外交对抗中,输给了丞相秦。

后来,当赵括和相斗时,秦和赵的表现完全不同。

秦王赵翔授予河内郡所有的人爵位,并招募所有15岁以上的男性上前线。河内郡是韩国原黄河以北的领土。秦三年前刚刚收购了这个地方。是秦国离长平战场最近的郡。秦的举动说明了三件事。昌平第一个田雷对赵括来说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田雷之战非常艰难,秦王赵翔会孤注一掷地帮助。其次,秦的项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在这方面,他比赵浩棋·程潇强得多。他的支持是及时的帮助。第三,秦国也到了兵力空虚的时候。这是秦国能派出的最后一批临时部队。

另一方面,赵的王,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当赵括向军队求助时,他什么也没做。如果赵浩棋程潇像秦王赵翔一样,抽调李牧的北部边防军,就有可能和赵括一起对抗田雷,谁胜谁负还不一定。

如果赵是一家公司,赵是董事长,是总经理,赵括充其量是一个部门经理。公司垮了,董事长总经理不负责,让一个部门经理背黑锅?

4.赵括杀了多少秦军?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赵浩棋·程潇给赵括下的军令状,哪怕是杀敌一千,损失一千,也是可以接受的。哪怕是杀敌1000,损失1200,只要能结束战争,都是可以的。

在田雷杀死20万赵国士兵之前,赵国士兵的伤亡人数超过20万,的伤亡人数约为30万。面对田雷,赵括杀敌1000,损敌800。如果不是杀了20万赵国军队,降了他们的兵,实际上赢的是赵国,输的是。双方伤亡方面,赵军损失20多万,秦军损失30多万。赵括完成了赵程潇交给他的任务。

后来,花了两年时间围攻赵国的空城邯郸,但没能攻下邯郸。如果赵有二十多万精力旺盛的士兵,恐怕攻守之位就要对调了。

长平之战的胜利者,其实是战后白白杀了20万士兵。由于秘密上任,赵人并不知道对方的主要指挥官是。如果他们知道田雷要来,估计没有人会投降。在田雷之前,在伊阙之战、燕营之战、华阳之战中,斩首的数量就已经以百万计,其中当然包括了大量的战俘。

长平之战后,田雷拒绝全军攻邯,因为他自己说,长平之战秦军损失过半(30多万),兵力不足。

而赵括本人,他亲自突围,他死了,他比历史上那些投降的将军更值得尊敬。

(4)为什么要抹黑赵括?

理论上,这显然是赵括死后几百年才出现的词,因为纸的发明比赵括去世晚了300多年。这些抹黑赵括的文人还为赵括安排了一些故事,包括赵括父母对儿子的评价,以证明赵括应对长平战争负全责。

抛开这些虚假的东西,我们再以2000年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待长平之战。

当日本侵略中国,在南京屠杀30万手无寸铁的人民时,我们义愤填膺,直指凶手日本侵略军。似乎没有多少人会责怪蒋介石打了败仗,没守住南京。

同理,看待长平之战诱捕杀害战俘事件,是否应该对赵括更宽大一些?

当初抹黑赵括的人,无非是从文学色彩的角度宣传秦国的一次大胜利,但也是想掩盖这场大胜利中人性的肮脏点,也就是屠杀战俘的肮脏点。当然,也有人为了推卸长平之战中赵的责任,让赵括为、所犯的一切错误承担责任。

但无论如何,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办法改变。今天世人的判断可以说是换个角度看历史,很难判断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