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内底不上釉是哪个朝代的?

1.唐代白瓷

自北朝、北齐以来,白瓷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中国开始出现青花两大瓷系并驾齐驱的局面。白瓷真正成熟是在唐代,主要产地是河北邢窑和河南巩县窑。

唐代邢窑白瓷分厚薄,粗瓷居多。粗白瓷在胎釉之间涂有一层化妆土,釉色为银灰色,积釉为蓝色或黄色。施釉时,瓷器内部釉色饱满,外壁釉色不够,平淡无奇,无纹饰。造型以各种碗为主,此外还有笔记、抱枕等。,采用叠烧法烧制,碗心有多处支撑烧痕。细白瓷胎骨洁白致密,有金玉之音,可作为乐器演奏,音色清亮而激越。姚兴细白瓷形似冰雪,釉色白度高,釉堆呈水绿色,制作规范。碗为玉壁底,普通产品底部不上釉,顶级产品则上釉白色以示区别。

河南巩县窑从唐初开始生产白瓷,唐中期达到顶峰,开元天宝以后逐渐减少。珙县的白瓷质量非常好,曾经作为贡品献给皇室。器皿主要是日常用的碗和盘子。此外,唐代北方的曲阳窑白瓷、南方的密县窑白瓷、景德镇窑白瓷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2.元代蛋清釉瓷器

蛋清釉是元代景德镇创制并烧制的新品种。它的颜色是白色和蓝色,它的珐琅质凝结不透明,类似蛋清,所以它被称为“蛋清釉”。元代景德镇枢密院烧制的蛋清釉瓷器,墙上常印“舒府”二字,故又称“舒府”瓷。其他铭文如“太西”、“福禄”、“玉”等代代相传。

蛋清釉瓷器的装饰以印花为主,题材多为缠枝花、龙纹等。双角五爪的龙纹是宫廷专用的。有碗、盘子、高足碗等。常见的典型器物是小脚、平底、敞口、浅腹的折碗。

历代著名白瓷的特征与鉴定(二)

3.明亮甜美的白釉瓷器

著名的永乐甜白釉出现在明朝永乐年间。珐琅质细腻,光亮润泽,略带红色,给人一种甜甜的感觉,被称为“甜白”或“填白”。永乐白瓷胎薄如纸,洁如玉,几乎只有釉而没有胎,可以看到指痕,胎上的划痕更清晰可见。因为薄如鸡蛋,有人称之为“蛋帘”。永乐甜白瓷主要是在胎上雕刻装饰,基本都是在里面雕刻。透过光线可以看到深色花朵的雕刻和印刷图案。它的轻与美是上一代白瓷无法比拟的。

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宣德甜白釉瓷代代相传。和宣德其他器物一样,宣德官窑甜白釉瓷有细密的橘皮纹。宣德甜白颜色与永乐略有不同。白色中含有极淡的青色,还有少量的缩釉点。宣德和永乐甜白瓷纹饰有几点不同:一、永乐白瓷纹饰刻在内壁和内中心,宣德纹饰刻在外壁和底面;第二,永乐的纹饰简单,德行的宣传复杂。

明代甜白瓷的主要成就在永乐、宣德时期。但白瓷的生产从宣德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白瓷是明代礼器的主要品种,历朝历代都有烧制,但釉色并不是永乐白瓷的偏红“甜”白。

4.德化白瓷

福建德化窑最早烧制于宋代。宋元烧青花瓷,明代白瓷盛,清代进一步发展。明代德化白釉极其纯净润泽,又称“乳白”、“象牙白”、“绒白”,在国外称为“猪油白”。明初德化白釉的釉色为白色带极淡的肉红色,明中期产品为乳黄色,明后期产品为乳白色。清初的产品已经失传。

德化白瓷胎质洁白致密,透光性好,这是德化白瓷纯正典雅的优点。同时,硬、脆、脆也是它的特点。德化白瓷产品包括爵杯、梅花杯、香炉、瓶、罐、碗、洗器和瓷雕等。明代主要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皿。

德化白瓷的代表作品是佛像等人物雕像,代表作品有白瓷观音、大漠等雕像。这类作品往往由何朝宗、张寿山、林朝京等著名工匠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