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信息

乾隆年间,国富民强,为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闽南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于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闽南茶文化的精髓是茶艺,讲究茶、茶、茶具、温度、环境五个方面的美。

喝茶是闽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以前闽南有句话:“抽烟,听南音,泡功夫茶,其乐无穷。”

那么如何泡一壶茶,享受一杯茶呢?这需要技巧和艺术,这就是茶艺。

闽南人把喝茶叫做制茶,制茶最讲究茶、水、茶具。

茶叶又新又贵,需要高品质的茶叶。闽南人喜欢喝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介于未发酵茶(绿茶)和完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因其外观呈蓝褐色,被称为“青菜”。乌龙茶冲泡后,叶色红绿,汤色黄红,滋味醇厚。最著名的乌龙茶是安溪铁观音,它像一颗青橄榄,入口微苦,入喉后渐回甘甜,韵味无穷。

泡茶对水的要求很严格,因为水有软有硬。任何钙镁含量低于每升8毫克的水都被称为软水,反之亦然。用软水泡茶,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

闽南人爱用盖陶茶具泡茶,因为这样会“保香”“保味”。我最喜欢胡和若神杯。“孟珙壶”又称“陈梦壶”,容量只有50-100 ml,小如一个早熟的橙子,大如一个甜瓜。小茶杯叫“若身杯”或“若身瓯”,只有乒乓球的一半大小,只能装4毫升茶叶。通常1个“孟珙壶”和4个“若身杯”放在一个圆形茶盘里,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闽南人对喝茶情有独钟。在闽南,有这样一句话:“清晨一杯茶,是一天的威望;下午喝杯茶让工作变得轻松;晚上喝杯茶会使全身清爽;一日三杯,雷打不动。”在福建省安溪县,也有“早上喝一碗铁观音,不需要医生开药方;晚上喝一碗铁观音,辛苦一天就灰飞烟灭;连喝三天铁观音,鸡鸭鱼肉都不香。”人们说起闽南人的好客,离不开“茶”字,因为“闽南人真好客,上手就泡茶。”

泡茶需要技巧。不久前,我有幸拜访了茶仙老人洪清源先生,见证了如何泡一壶好茶,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洪老先生从小在厦门的“茶桌仔”(茶摊)长大,70多岁了,泡茶技术也是炉火纯青。只见他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茶壶茶具,一边摆放一边说,泡茶的程序很讲究,比喝茶还要花时间。不然怎么能叫“功夫茶”呢?

“首先是茶具。一般红色宜兴陶罐只有手掌大小,人称‘小手掌’。配套的茶杯自然更小。用这样的茶具冲泡出来的茶叫‘小棕茶’。”

我觉得茶几上不仅有茶壶和茶杯,还有一个放茶杯的茶盘和一个放茶壶的碗形茶洗。。洪先生指着洗茶说,每次喝茶、泡茶之前,都要把茶杯放入洗茶中用开水烫一下,这是洗茶的作用之一。

洪先生拿起开水对我说:“第一道工序是烫壶烫杯。然后,把洗茶里的水倒掉,把茶壶放在洗茶里,把茶叶放进去。茶叶要装满壶,这样洗出来的茶才好喝。”

只见他往茶壶里倒满茶叶,然后往茶壶里倒开水。这时,一些气泡浮了上来。老人轻轻捅了捅壶盖把气泡拔了出来,然后盖上壶盖,再从壶盖上倒开水,把茶壶外面的气泡冲走。这样茶壶内外的温差就不会太大。热度跑不掉。他拿起茶壶,把第一批茶全部倒进茶缸里。第二次水马上冲进来,直到冲到壶盖后有一点茶叶溢出。盖上盖子,倒些开水。

洪老先生说,泡茶最忌讳泡茶。茶碱一泡就会产生,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壶倒茶,说:“倒茶很辛苦。你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茶壶翻转90度,壶嘴就会直下,围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杯子快速倒水。起初,它被称为“关公巡城”,每个杯子都要被巡视。最后叫‘韩信点兵’,后面的滴滴最好吃,每一杯必到。”

洪老先生说,这样倒出来的茶,颜色统一,味道也差不多。泡茶的时候一般会泡五六次。注意一下。冲泡三四次后,必须倒掉茶渣,重新烫壶、烫杯。

接过洪先生递过来的茶,真的很香。按照老先生的建议,我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渗透到腹部,滋润了身心。然后我浅浅的喝一口,在嘴里停留一会儿,再慢慢咽下去,慢慢品尝。真的很荣幸!

听众朋友,听完我上面的介绍,你一定会觉得喝茶的确是一门艺术,没错,这就是一种茶艺,这就是茶文化的精髓。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种境界,闽南茶道的精髓就体现在“和”字上。比如当地村民有什么纠纷或隔阂,只要长辈出面召开“茶话会”调解,就能轻松“摆平事情”。这种茶文化中的“和”,寓意着天气的和谐,山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如果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内涵会更加丰富,具有社会功能,让饮茶者追求一种抑奢、洗心除烦、振奋精神、自我融合、和谐快乐的精神境界。闽南人在这片土地上长期和谐相处,在其中扎根和流传的茶文化无疑是中国灿烂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