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辟地,中华民族的这个创世神话真的起源于印度吗?

华夏时间线:上古卷轴

风云人物:盘古

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二、三。所谓“一命二,二命三,三命皆物”。

一个是道。道生阴阳两极,阴阳育天地三才,而盘古被称为“三才第一王”,与道生于混沌。

但是,盘古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的伟大创造者,最早出现在我们中原地区的文字记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痕迹证明我们的祖先记得他。

创世大神盘古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据文字记载,盘古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汉末三国时期中原汉族的视线中。在此之前,“世界如何起源”的问题在汉族的文字资料中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从三国时期吴国人徐峥的《五月三十五日历》开始,到南北朝时期任芳的《聊斋志异》,创世之神盘古的形象逐渐丰满,盘古传说在这一时期的文字记载中成为时尚。

盘古形象和事迹的主要因素表现如下:

从此,我们华夏先民看到的最初的世界就形成了,几十万年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但这些关于盘古的故事,战国末期的汉族并不知道。屈原的《田文》开头写道:“上古之初,谁传之?上下都是不成形的,为什么要考?”如果屈原知道盘古的故事,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久而久之,东汉的士人依旧乱作一团。王充在《论衡》中说:

可见东汉时期,盘古的传说还没有传到中原。

东汉以前,三皇五帝以前的事,常被人抛诸脑后,所谓“师不言而不装”也。三国以后开始对附会进行捕捉、整理和研究,明清以后学者开始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近现代史家逐渐开始重视古史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盘古是舶来品。它从哪里来的?结合盘古的形象和事迹以及它出现的时代,很多学者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个国家——印度。

盘古传说起源于汉末的中国中原地区,传说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晋末南北朝时期,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即印度佛教的东传和发展非常吻合。

众所周知,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但真正传播到汉末,魏晋时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南北朝时期达到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两个在时间上高度重合的历史现象,很容易相互关联。

无独有偶,印度历史上也有创世神话和梵天神。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圣书《摩奴法典》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世界起源和梵天万物教育的故事。主要情节因素如下所示:

对比两个传说,你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梵天的音译和盘古的发音非常接近。明代马欢在《英雅胜兰》中写“锡兰”时,写道:

阿勇和梵天的别名阿特曼发音非常相似,很有可能是在说同一个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盘古传说的原型很可能是印度创世主梵天,是随着汉末佛教的到来而传到中国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盘古传说是由南向北传播的。

怎么样?听起来合理吗?所以很多学者坚信盘古传说是由印度梵天演变而来的。

“印度论”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之一,但关于这一观点也存在诸多争议。

世界上很多民族和国家都有关于创世的神话传说,“身体化为万物”的传说随处可见,不仅在印度,在北美和欧洲的很多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

为什么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相同的创世记忆,这是一个待解之谜。

烛龙的故事记载在中国的《山海经》中,“它被认为是白天、黑夜、冬天和夏天...呼吸是风,而且是万里长”。该书成书的时间下限是战国时期,当时与印度还没有交流。可见这种观点是我们中国传统所拥有的。

而且盘古和梵天创世的传说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何解释这些差异?

其次,从道理上讲,我国的福建、广东、湖广一带有很多关于盘古为祖的传说。至今很多地方都有盘古的踪迹。"祭祀和荣是国家的大事."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他们的祖先。如果这真的只是外界的传说,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轻易认祖归宗?

基督教传到中国这么多年。你见过多少人认耶稣叔叔为祖先的?

第三,从历史著述的角度来看,持“印度论”的学者往往说盘古传说是徐峥根据梵天的故事杜撰出来的。

首先,我不认为一个历史学家会刻意捏造历史。其次,说这话的人根本拿不出任何证据。最后,一个虚构的历史故事,会引起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深度传播吗?

所以我对这个说法持否定态度,很多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

现代古代史研究者的一个通病,就是试图用已知资料串联解释所有的古代传说,比如用梵天解释盘古,用伏羲解释天帝等等。

在古代,故事晦涩难懂,春秋以前很多传说都无法解释。所以古代很多著名学者都保留了,只是对现有的材料做了基本的分析,而不是做过多的研究。

清初,崔树发对古史有所怀疑,但仍不敢过多解释。民国时期茅盾这样的大师,也只敢碰一下古代史。现在,许多古代史研究者,从顾颉刚、涂晓时、夏曾佑、吕思勉等老一辈人开始,对古代史的研究天马行空,得出了许多完全标新立异但根本经不起推敲的结论。

我们是在研究历史,而不是创造历史。对于古代史的研究,我们必须承认,很多史实确实是被时间淹没的,总有一些事实是我们根本无法复原的。

相关阅读:盘古,一个南方少数民族的传说,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缔造者的?

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