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起源

公文是官方文件的简称。中国现存最早的官方文献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西周时期,出现了“誓”、“专利”、“盟书”、“族谱”、“政典”等公文。《尚书》是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公文经典。《尚书》编纂了虞、夏、商、周四朝的公文,其体例分为典、墨、训、专利、誓、命六种。典,《五帝之书》,是记载五帝重大国事的文献;休谟,“议而求之”,即高层管理者管理世界策略的记录;训练,“传道”,即教字;专利,“告也”,即告诫世人的文告;誓言,“有约束力”,是誓言的一种;命,“使也”,即命令。秦汉时期有“制”、“诏”、“敕”、“策”、“章”、“奏”、“表”、“议”等。唐宋以后,出现了"契"、"赋"、"吕布"、"公移"、"判词"、"公函"、"舆"、"书"等公文文体。明清公文在沿袭唐宋体制的基础上,产生了“题书”、“奏书”、“注”、“圣旨”等公文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