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绛赤朱丹红”看中国古代到底有多“红”


从“绛赤朱丹红”看中国古代到底有多“红”

熊有话要说?

红色,是血液的颜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流行色”。在古代由于染色工艺及用料的限制,颜色也有了三六九等之分。绛赤朱丹红,是中国古代对于红色的描述。而这些红色的区别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绛:大赤也

绛色作为颜色,最早是由绛草提炼而出,流行于西南的少数民族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汉人同民族贸易杂居,由于人们对红色的喜爱而逐渐在中原流行。这种浓重的红色,在汉朝用的尤其广泛,以老师教授学生作为帷帐最为普遍,因此后世也有了“绛帐待坐”、“绛帐授徒”等成语。

赤:朱深曰赤

“赤”是比“绛”稍浅,比“朱”偏暗的红色。《尚书·洪范》中说:“赤者,火色也”在古代赤色就是火的颜色,而按照五行的说法,南方属火,赤色自然也是“南方色”,因此古人将主宰南方的神灵称为“赤帝”,而崇尚红色的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更是将自己称为“赤帝之子”。

另一方面,“赤”在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的书写上(如上图所示),仿佛把人放在火上烤,人被烤出来,自然是暗红色的。如此定义颇有一些吓人,但是“赤”色偏暗,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朱:朱红如日中之色

“朱”是先秦时古人认为最纯正的红色。

周朝为火德,尚赤,并给了红色正统地位。在周朝,朱红被视为正色,具有高于其他各种颜色的地位。祭祀时,天子、诸侯都要穿朱红色的衣服。而天子所佩戴的护膝也必须是朱红,诸侯则是赤红。

清代文字学家曾注解《说文解字》,”大红如日出之色,朱红如日中之色,日中贵于日初。”其中的大红指的是绛色,可见朱色高贵也不是一朝一代的了。

丹:口如含朱丹

“丹”是比较鲜亮的红色,是由石料提取而出,在古代就是巴郡、南岳出产的红色石头。据《史记》记载,巴蜀有一位名叫清的寡妇,祖先在重庆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富豪,连秦始皇都对她倍加仰慕,为她修筑了一座“怀清台”。

但是,“朱”和“丹”在后世的使用当中区别却并不大。《康熙字典》对“丹”的解释,索性就是“以朱色涂物”。而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更是用“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来形容卓文君的美貌。

红:红紫不以为亵服

”红“作为今天所有红色的统称,最早却只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粉红色。

《说文解字》里说:“红,帛赤白色也”意思就是红和白的混和色。古人对粉红,并不想我们今天的少女心,相反,粉红和紫色是不严肃的,《论语》中就有:“红紫不以为亵服”一说。一是就是粉红色的衣服是有伤风化的。但是,“红”到了清代,便不在那么有严谨的划分,在百姓口中,红色逐渐成为各种“红色”的统称。

到底有多”红“

由于红色自身鲜艳热情的特点,红色向来是一个中国人喜欢的颜色,在明朝,由于皇家为朱姓,国家政治和文化中都提倡使用红色,所以渐渐的,红色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各个方面成了民族的代表。

而在这之后,红色更是可以算国人之魂,意味着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而在现代,红色更是代表烈士的鲜血,是国旗的颜色。它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

转自 简书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