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农业有多少次改革?具体有哪些?请做祥细解说,谢谢!


(一) 桓管改革

公元前七世纪中叶,戎狄频繁侵扰中原,战火不断。加之各国为各自利益,相互之间冲突不断,力量此起彼消,没有一个拥有绝对实力的诸侯国出来统领各国展开与戎狄的斗争,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齐国自然也不能免除灾难。面对这种危机四伏,公室腐败无能,内乱频繁的混乱局面,齐桓公出于富国强兵的目的,不计私仇,委以管仲重任,进行了以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为内容的全面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提高,成为各诸侯国的领袖。 桓管改革的基本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改革内政,实行四民分业; 2.军事改革,借内政而寄军; 3.改革经济,轻赋薄敛;①“官山海”政策的实施;②“均田分力”与“相地衰征”;③本末并重,多种经营;④兴修水利,服务农业;⑤轻赋薄敛。 历史证明,桓管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在短时间内使齐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使齐国很快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领军者,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二)鲁国的“初税亩” “初税亩”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这种按耕地的实际亩数收取实物赋税的做法与“桓管改革”中的“均田分力”、“相地衰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桓管改革”后的“均田分力”与“相地衰征”政策仍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之上的,而鲁国初税亩的实施等于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桓管改革后的农业税收征收的前提是农户租用了属于国家的土地,税收还带有“地租”的性质;而初税亩则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也就是说,初税亩更接近于现代的税收。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

“初税亩”从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初税亩的实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使其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初税亩制度削弱了各采邑的实力,使诸侯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为今后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税亩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平等赋税制度的最初形式,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它在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比较科学的选择。初税亩的实施也使社会分配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按实际田亩产量十分之一纳税的具体方式,使劳动者切实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收益,从而促使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初税亩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一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在先进生产力要求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合理调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两次变法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次变法内容:①实行什伍制度;②推行小家庭政策</SPAN>;③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级爵;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⑤严刑峻法治国。2.第二次变法内容: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②废井田,开阡陌;③统一度量衡及长度单位;④招徕移民,充实国力。

商鞅变法的第一受益者当然是秦国。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投奔秦国,同时也使秦国的军事力量大大提高。变法使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四) 建国初期是土地改革。原因:提高农民积极性,结果很成功,但没有改变私有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是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是一样的。原因:改私有制为公有制,结果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两个失误,一个是“大跃进”,一个是“人民公社化”其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人民公社化。原因:党的一个重大失误,过分发扬“共产风,瞎指挥”结果:使农民失去了积极性,对社会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对安徽凤阳一带的好处最大。原因:改革开放,结果:使生产力大大发展,农民积极性提高,使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新的阶段。

结论:制定任何措施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不可瞎指挥,否则会失败。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本文标签: 改革 土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