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湖南人管江西人叫表亲?

每个地方都应该有表达亲密关系的既定方式。就像一把钥匙,一个头衔,一个手势,就能打开你和当地人之间的隔阂。如果你在江西,尤其是在素有“中州风雅之气”的赣南,有一个和当地人沟通好的秘诀——亲切地叫一声表哥!不要小看这个看似土气的标题。它是江西陌生人之间的桥梁,说不定热情好客的主人会邀请你到家里品尝客家人特有的“砸茶”!江西人自己也用“表哥”而不用“同志”、“老乡”这样的称呼,为朴实增添了几分亲切。江西人对“老表”的青睐由来已久,最早的说法可能要追溯到图腾时代。据考,“桌”指旧时代的木,如《弓玄十二年》:“明日木下收尸。”杜注:“表指木。”但清江武城遗址的发掘揭示,商代红土祭坛“分布着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柱孔,多为成排或交错排列。”这显然是江淮流域及江南延伸地区东夷族群的原始拜物教图腾柱信仰。从商代中期到战国末期,《老表》有文字记载。所以说“老表”是图腾表列的白话说法,是江西族群图腾印象的记忆残留。这样的图腾追溯虽然可以把“老表”的起源往前推,但毕竟涉及到很多古代文献和历史考证,能理解和接受的人并不多。普通人更倾向于按照今天的思维方式把“表哥”理解为表亲。但到底是江西省的表亲,还是江西与邻省的表亲关系?传说中有两朵花,每桌一朵。有人说“老表”这个称呼是江西客家人为了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而自发发起的。自秦汉以来,中原地区的汉人纷纷贬谪、驻守,或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南迁,大多定居在关山重重阻隔的闽粤赣山区。原住民自称“坐虎”,客家人(即中原汉族人)称为“山虎”。土人争地争山,二虎很凶。不同民族、姓氏、宗族的客家人聪明地用“老表”这个称呼来加强与其他客家人的感情,以达到团结互助、相互依赖的目的。久而久之,“老表”蔚然成风,成为江西客家人增进友谊、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亲切称呼。另一种说法也是关于迁移,但不是迁入江西,而是迁出江西。“老表”是邻省给江西老祖宗起的外号。历史原因恐怕是江西很早就没有被纳入全国政治版图。秦朝以后,广州、福建等省被纳入,地理位置逐渐显现。然而,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因为人口过早饱和,江西人大多四处游历,进行耕作栽培,多在腹地。福建人认为只有他们才能称江西人为“老表亲”;广东人也认为和江西人是表亲;湖北有个传说,就是当年湖北人被杀,然后被江西三兄弟传下来,至今还有祠堂纪念这三兄弟。更多的人还得从湖南算起。在邹华恒先生的《湖南族谱》中,他这样表述:“迁居湖南的祖先多来自江西。在湖南的族谱中,在描述起源时,超过60%的族谱声称祖先是宋元明时期从江西迁入的,尤其是来自江西吉安的太和、庐陵、吉水,南昌的丰城、南昌等县。.....元末明初的连年战乱,使得湖南大部分农村荒凉,芦社成为废墟,大量原住民散居。随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尤其是江西人,大量涌入湖南...民谣流传着“江西填湖”的说法。现在湖南人说起江西人,往往会称之为江西表亲。作者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鉴于湖南人的历史渊源,他们错误地解读为:表意为表亲,意思是父亲姐妹与母亲、兄弟姐妹所生的孩子都叫表亲;老祖宗也叫。‘表亲’是祖上的表亲,‘江西表亲’是指江西、湖南两省祖上的表亲关系,是湖南人对江西人的别称。“另外,还有一些不被大众认可的说法,但也挺有意思的。下面举一两个给读者。赣南是风水文化的发祥地,赣南客家人信奉风水,方志中也有记载:“谈风水惑,清明冬至日复葬人多。”“风水学的通俗信仰,往往是埋葬十几年后,自己睁眼试探穴道的运气。唐末,杨筠松避难于赣南,创立了风水的“形势派”。有人根据这些史实判断,江西的先民是相信风水的。同时,为了在迁徙中容易把握方向,江西人爱随身携带一块手表,即古代的指南针,所以被外地人称为“老表”。还有更神秘的说法,与张天师有关。众所周知,张天师擅长划线,即划线和装裱。他曾经霸占天下37年,但百姓多灾多难。是王皇帝下了命令,三元三品三官的皇帝下来看人间善恶,好的传与别人,避免了一场灾难。若抄一则一家免祸,抄十则十家免祸。”他的傅表受到皇帝赏识,民间流传“江西老表”,后来异化为“老表”。然而,传播“老表哥”一词的,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代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朱元璋和汉王陈友谅在江西打仗的事。陈友谅是另一次起义的领导人。战争初期,他向陈友谅派出数十艘巨舰,朱元璋几乎全军覆没。朱元璋带着残兵败将,走投无路,狼狈逃命。朱元璋本人也中了数箭,身受重伤。由于当地村民及时帮助他疗伤,朱元璋很快康复,终于东山再起,打败了陈友谅,为统一全国,建立明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为了感谢江西的乡亲们,答应他们,如果将来发了财,就把乡亲们当“江西表亲”。果然,朱元璋登基几年后,江西连年水患,百姓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村民们想起了当年朱元璋的承诺,于是真的去应天府找皇上。朱元璋接见江西“表哥”,询问原因,并调拨大量金钱和粮食帮助江西灾民。从此,“江西老饭桌”就传遍了全国。至于江西哪个地区的村民救了朱元璋,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余干县的康郎山,有的说是庐山脚下,有的说是赣南山区的南康县。总之都是各执一词,但都把深厚的情谊寄托在江西的“表哥”二字上。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名声似乎从来没有得到后人的认可。他可以杀死和他一起经历过血战的将军。你真的在乎几个小小的“江西表亲”吗?所以,又有一个传言。1368年,朱元璋灭袁,在南京称帝。他手下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北京祭拜他,为他庆生。当他看到这么多人涌入首都,不仅难以停留,也让他难以应对。于是我赶紧下令,所有的人都要按顺序去北京。当他听说西南所有的人日夜兼程,已经到达长沙府时,他发了一个消息,命令人民“在长沙休息三天,然后去北京。”男人们误读了口头指示,把“休息”误认为“血洗”——“血洗长沙三日”。皇帝金口玉牙,出口成玉玺。违反法令者将被斩首。于是明军在长沙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屠杀。他们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他们十室九空杀长沙,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个不剩。据说很多年以后,有一天,从江西推来一辆土车,车上坐着一个漂亮的姑娘,后面还跟着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他稳稳地推着车,匆匆出了江西,过了浏阳,一路来到长沙东乡。当他看到这里风景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就在这里走马上任,在这里务农兼作妇,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直到百岁。以后很多长沙人把江西过来的少男少女当祖宗;江西是他们父母的土地,江西人是他们的亲人。所以江西人叫表亲。巧合的是。享誉海内外的陈毅元帅,曾在赣粤边区坚持游击战争,也与赣南的堂弟患难与共,结下了难忘的深厚友谊。全国胜利后,陈毅当上了元帅和副总理。和他一起睡在赣粤山区的游击队员朱赞珍,去北京看望陈老师。未知呼叫者的身份将不会被通知。朱赞真的倔脾气来了,他愤怒地吼道:“你竟敢!就说我是新丰的朱老表!”陈毅一听,连忙吩咐秘书派车来接他。两人一见面,朱赞真眼里就噙满了泪水,抬手就打了陈毅一拳。他对他的亲戚说:“我以为你忘了我们是老前辈了!”陈毅搂着他的肩膀说:“有钱就别忘了对方。表哥,你以为我是陈毅吗?赣南表哥和陈毅亲如兄弟,我感激父母。我怎么敢忘记!”上世纪60年代初,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刘俊秀到北京汇报工作。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江西的堂弟刘俊秀。”毛泽东呵呵笑着说,“稀客!哦,江西的表哥出名了。”事实上,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和父系氏族制度的早期,伯侄关系之间就因为两性关系的混乱而存在着天然的权利和义务。舅舅作为外甥女最亲的男性长辈,和姐姐一起承担着抚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等我老了,侄女会养我,我的职位(酋长,牧师等。)而个人财产也将由我侄女继承。很多地方还流传着“天上雷公地下叔伯”的说法,这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残余,但江西有很多仪式保留着这种“敬叔”的传统。以赣州婚礼为例。我侄子结婚,我叔叔是主宾。结婚那天,舅舅会在大厅显眼的地方挂一块木牌匾(现在换成了玻璃镜子),写上外甥的名字和吉祥话。挂的时候,舅舅还需要不停的念吉祥祝福语。这个仪式叫做登记卡。还有,客家人娶女儿,都有送走的习俗。结婚的人当中,最重要的是嫁给舅舅,也就是新娘的弟弟(一般是最小的弟弟),这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如果你没有弟弟,请和你最亲的表弟一起去。送已婚大叔的任务是给妹妹一个钱袋(以前是钱箱)。结婚前,新娘要向父母、亲友哭诉,哭诉得来的钱就放在这个钱袋子里。按照客家人的规定,新娘结婚的时候是不允许带着家里的钱出门的,所以只能让弟弟拿着钱袋。我叔叔是客人中的客人,是贵宾中的贵宾。新郎要对他特别尊重和热情,不敢怠慢。送舅舅不会和妹妹同时进男方家。新郎新娘拜天地后,新郎家会出门迎接,同时给他一个大红包。有些人调皮或者想多拿红包,所以总是在外面徘徊很久。新郎家看到我结婚的叔叔进门后,要马上给他端上满满一碗菜。另外,新郎要想拿到钱袋子,还得包好几个红包。设宴时,男方家要有对号入座的礼仪。毫无疑问,婚礼的大叔,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坐在宴席上。安Xi也会吹箫放鞭炮,他的一些婚礼叔叔也会在这个时候躲起来。新郎环顾四周找到后,包好红包才会入座。洞房有困难的时候,舅舅一般会陪着妹妹。在洞房闹事的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散去后,一些结了婚的叔叔,尤其是年轻的,会留在那里不肯走,说要和姐姐睡。这时候新郎就要花大力气,软硬兼施,用红包把叔叔引诱走。这个时候,新郎和男方家人再怎么不耐烦,也要忍着。充分说明江西人对叔叔的态度不敢含糊。而且,每当有宴会的时候,只要有叔叔在场,八仙的每一桌都必须入座。这种表亲关系是全社会认可的。江西人真的很喜欢这种可爱的称呼“表哥”,热情的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充当全国人民的“表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