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有什么史实吗?

《西游记》有一个真实的历史影子,就是唐朝贞观年间玄奘的西游。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高僧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旅行。他从长安出发后,经过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在一次佛教经典的大型辩论会上做了一次演讲,受到了好评。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657部佛经,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了自己西游记的见闻,被弟子们编成了12卷本的《大唐西域记》。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路上看到的各国的历史地理交通,没有故事。

扩展数据: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期,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吴承恩。书中讲述了唐三藏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有人认为《西游记》是影射权力场的讽刺小说。

《西游记》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西游记》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人物和故事尤为耳熟能详。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漫画、漫画等等,版本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