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白族信息。

白族,人口1594827。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驰名中外的白族聚居地大理,终年积雪,洱海泛舟碧波,素有“东方秀才”、“鱼米之乡”的美誉。

自古以来,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汉晋时期,白族先民称为“昆明”。唐朝称为“河满”、“松满”、“白满”。元朝和朝鲜王朝时期,他们被称为“人”。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被称为“白”、“白王”、“白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白族人民的自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人熟悉汉语,并把汉语作为与其他民族交流的工具。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和优秀作品。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造像、南诏民族历史画卷、大理画卷,都展示了白族悠久的历史及其在建筑、雕塑、绘画方面的杰出才能。

白族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他们共同生活的地区已经成为中国西南边陲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大理三塔

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之乡”的美誉。早在西汉时期,俞晔县就设在这里。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在此建都,这里曾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众多的文献和历史遗迹中,大理古塔散落在山区、农村和城市。崇圣寺、洪圣寺、洋河白塔、佛塔、北川塔、火焰山塔、温水塔、灵宝塔、母猪塔、文笔塔等三塔古色古香,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四射。

大理三塔紧邻崇圣寺,故又称“崇圣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约1 km的点苍山乐盈峰脚下,雄伟秀丽,成为大理第一塔,大理古城的重要标志。

大理三塔是唐宋时期的一组塔,中间是大塔,后面是两个小塔,气势如虹,布局统一,形制和谐,相互辉映。三塔主塔又称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砖塔,密檐1.6级。每层四面都有龛,对面两个龛是供佛像用的,另外两个龛是窗洞。塔基呈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长33.5米,四周有石柱,柱的四角雕有石狮;上边长21米。塔基两侧设置塔门,塔内安装木架,顺着楼梯可到达顶峰。南塔和北塔均高43米,为十级八角空心砖塔,屋檐密集。外观基本和主塔差不多,顶部有金铜刹和宝顶。如果你有幸登上塔顶俯瞰,大理古城和银仓玉洱的美景将尽收眼底。在三塔旁边,原来规模较大的崇圣寺被大火和强震摧毁了一千多年,留下一片残迹。只有三座宝塔,饱经风霜,玉柱空空,是大理的一处胜景。

大理三塔作为国家重要文物,在20世纪70年代由文物工作者精心修复。在维修过程中,清理了千寻塔顶和塔底的6 0 0多尊南诏大理时期的佛像,并书写了600多部佛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时期的文物。其中一尊金像重1135g,高24cm。此外还有刻字铜片、佛经、各种铜镜、各种药物。这些实物为研究南诏和大理时期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杯茶

在白族村,如果外地人赶上这个节日,他们肯定会被当作尊贵的客人对待。白族是一个谦恭好客的民族,以“三茶”敬客是一种高尚的礼仪。三茶的形成源于一个哲学上的传说:一个老木匠教了他的徒弟很多年,在他离开学校之前,带着徒弟去苍山砍树锯木板。干了一天活,徒弟们都渴了,他就抓起新鲜的叶子放在嘴里嚼着,愁眉苦脸。师傅说:“要想学好手艺,先不吃苦不行!”锯板时,师傅给徒弟一块红糖,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走的时候,师傅递上一碗茶,放上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了。弟子咂了一下味道:“又苦又甜又辣,真是回味无穷。”老木匠高兴地说,“没错!一苦二甜三回味,学艺做人的道理就在这里。从那时起,白族人民开始了“三茶”,并成为一个节日茶道习俗,以欢迎客人。第一道茶,将粗而苦的茶叶放入小沙锅内用文火焙干,再用开水焯一下。这种茶虽然香,但也很苦,所以被称为“穷茶”。第二种茶,加红糖、奶扇、核桃仁、芝麻,香甜可口,称为“甜茶”。三味茶中,蜂蜜与4-6粒花椒混合,甜中带苦,苦中带甜,有淡淡的辣味,是“回味茶”。今天,三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白族人民迎接国内外客人的传统习俗。

独特的民居

白族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民族,这在他们的民居建筑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大理喜洲,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是白族民居建筑的精华。据史书记载,这里曾是唐朝南诏王伊牟荀的都城。在那个古代文化繁荣的时代,白族工匠吸收了丰富的中原建筑艺术,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

喜洲的居民楼都是独立封闭的房子,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个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和左右厢房组成。由于过去人们的生活状态不同,房屋的建筑风格和形式也不同。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室一耳”;“三房一墙”,少数富人住的是“四进五天井”,即四面高层房,四面厢房,一次一口大井,一次四个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都是走廊相连,等等,真的是五花八门,像迷宫一样。然而,这座古老而昂贵的华丽宅院并没有被当地的白族人所采用。现在多是一家一户的二层小楼,自带庭院。但是雕刻和绘画还是一样的,都发展了。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楼、门窗雕刻和主体墙体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门楼的建筑艺术水平可以确认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荣耀祖先的象征。它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大理石屏风、石雕、绘画、浮雕砖、青砖,形成一系列飞檐、轻花、叠拱、雕刻精美、坚固稳定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和技艺上也独具特色。有些地方,整个门楼不需要一颗钉子或其他铁件,但连接非常牢固。历经几十年风雨,装上两扇厚重的铁黑色木门,显得十分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的门窗木雕处处闪烁着剑川木匠的高超技艺。一般用透明和浮雕的手法,雕刻出层层叠叠的神话吉祥的白鹤松、鹤莲、鹰菊、孔雀玉兰和几何图案。门窗表面也涂有楚红色油漆,光滑明亮,古朴典雅。房间干净整洁,左右是卧室,中间是客厅,红木桌椅,镶嵌着彩色大理石的彩绘屏风。

照壁是白族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院子里、大门外、村前都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由泥瓦砌筑而成。正面有“好运高照”、“紫气东来”、“虎卧山头”等吉祥文字。照壁前有大片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种类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三月大理好风光

在白族人的眼里,春天的三月是最好的季节。白雪皑皑的点苍山、碧波荡漾的洱海、盛开的山茶花交织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然而,白族人民讴歌“三月在大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活动是如此令人难忘!

三月街是白族最大的节日,每年农历3月15日至20日在点苍山下举行,目的是祈求丰收。三月街过去被称为“观音节”。还有一个“月会”的传说:大理三公主爱上了一个渔家男孩,三月十五两人去月亮上相会,没有买农具也没有买渔网就回到了老家。村民们把月亮上的街搬到了地上,于是有了大理赶街的盛会。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三月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大规模的物资交换。清代大理学者李飞在《三月词》中写道:“合力捉月街”。至今大理人仍习惯称三月街为“月亮街”。每一届,摊位前都排满了游客。竞相购买你需要的东西。三月街也是白族多彩文化艺术的大舞台,惠捷时期歌舞、戏曲、赛马、赛龙舟层出不穷,敲钱鼓、打霸王鞭,白族古老曲调精雕细刻。民族风味吸引了白、回、汉、藏、彝、纳西、傣等民族参会,每天达65438+万人次。每年都有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香港、澳门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来观光旅游。

三月街也是白族青年男女见面谈情说爱的好时机。在大理,没有比蝴蝶泉更适合情侣谈恋爱的地方了。一对年轻男女为永恒的爱情跳进蝴蝶的传说使蝴蝶泉成为大理最浪漫的景点。“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好梳妆。蝴蝶来采集花蜜。杜诗梅为什么要梳头?”这首动人的歌,带着三月盛会的祝福,飞出了大理,飞遍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