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历史和习俗

苏州(拼音:s zhūu,方言:苏州话)中国的一座城市,古称吴,现在简称苏。它有许多古老的名字和绰号,如姑苏,武都,吴中,吴栋,吴门和平河。文帝九年(公元589年)定名为苏州,因城西南的姑苏山而得名,自此而名。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下辖市,地级行政级别,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外贸、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中国东部的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风景秀丽、园林典雅著称,有“江南园林天下第一,苏州园林江南第一”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林。私家园林最早记载于东晋(4世纪)。历代园林兴盛,名园越来越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在16-18世纪的鼎盛时期,苏州有200多座园林,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几十座,所以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相传夏治天下为九州,苏州属固阳州。商末周初为吴国所在地,苏州称吴,即由此而来。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首都。当时,吴国将军伍子胥征得吴王同意,在苏州修筑城墙,还挖了一条运河作为护城河,守住苏州城。吴在三年(公元前473年),回到越国,然后与楚国合并。秦、西汉设会稽郡,吴县为会稽郡首市。吴郡定于东汉。三国时的孙吴曾在此建都。东晋,南宋,祁县,梁,陈吴州。

隋朝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命名),为苏州名之始。在唐朝,苏州和吴军是一样的。唐天同元年(696),析吴郡设常州郡,两郡治苏州。五代时曾称梧州,后为吴越国之地。苏州在宋代升为平江州,辖吴县、常州、常熟、吴江、昆山五县,州府设在苏州。此后,苏州也被称为平江城。元朝将平江府改为平江道。明初平江道改为平江府,辖太仓和吴县、常州、常熟、吴江、昆山、嘉定、崇明等县。巡抚应天也驻扎在苏州。清代称苏州府。雍正年间,常州分为元和县、昆山县、信阳县、常石县、赵文县、吴江县、吴江东山县,设置太湖。

同处一室。当时苏州是江苏巡抚和江苏主事大臣的府邸。太平天国进入苏州,建立苏福省,以苏州为苏福省省会,苏福省后来恢复为苏州。民国成立,苏州废,常州、元和两县并为吴县,苏州为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分割,设立苏州为省辖市。1983年3月,实行市县行政体制,苏州市与苏州地区合并。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古都。曾是春秋时期吴国、战国时期越国、三国时期孙吴、元末时期张吴的都城,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被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和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一座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以及大量其他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4200年,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经历了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水系和“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历史园林”的独特风貌。

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苏州的习俗还包括滚仙、冬季至日和石湖赏月。正月初一,男子开门放鞭炮三次,称为“开鞭炮”,象征“升三级”。家家挂一根神轴,点上香烛,向祖先敬献年糕、茶、糖果,老少皆相应礼拜,称为“拜”

第三天,她给女婿打了个电话“小年超”,把孩子送到岳家或者父母家拜年。

第五天,财神的生日,每个家庭在第四天晚上接财神,从第五天开始,大多数商店都开门营业。

在十五元宵节,有五颜六色的灯笼。2月12日“虎丘花会”,3月“三朝看谷雨牡丹”,清明节“山塘观音会”,4月14日“滚仙会”,

5月端午节“龙舟赛”,6月24日“观莲”,7月15日“虎丘中原庙会”,8月“山塘灯船”;石湖弦月,虎丘听歌,九月阳山关日出,十月观元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