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文庙的历史

明洪武三年(1370),由南乐县总编辑叶创办,当时规模并不大。永乐五年(1407)和郑桐四年(1439),知府古典史周瑜先后扩建学术基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从东南到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寝殿、蓟门、邢星门、悦心斋、石西斋。后来,在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文庙初具规模,增设了东、西两座庙宇,开凿了池畔,扩建了“德培天地”和“道观古今”牌楼。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翻修。整个清代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民国以后,一天天被破坏。建国之初,只剩下大成殿和寝殿,俗称“大礼堂”和“小礼堂”。

大成殿,俗称大礼堂,以宋哲宗北部的孔子命名为“大成至圣”,是文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五间宽,三间深,五间踩在斗拱上。框架为五梁前后两阶梁,建筑形式为单檐倚山建筑。整个建筑是官式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结合体。

崇圣寺,俗称睡殿,位于大成殿后,宽五间,深三间,有五个拱门。建筑形式为尖山式建筑。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