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纸出现在东汉时期。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这个词出现的比较晚,至少在明朝以前没有。它最早出现在清朝干勇时期,当时乾隆批评说“它只是纸上谈兵”。这可能是纸上谈兵的最早起源,与赵括无关。后来沈葆桢把赵括、马谡、殷浩、方方归为“纸上谈兵”。

纸最早是在西汉时期发明的。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取材方便,工艺简单,节能环保,被广泛传播。《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约多以竹简编之,用帛者称之为纸,贵而简,人不方便。伦奈创造了这个想法,用树皮、麻头、布和渔网做纸。.....自然少不了人间,所以人间咸称‘蔡侯纸’。”

纸的存在至今无法考证,我们的考古发现也无法证明纸的来源。纸的存在由来已久,并非东汉之后。东汉的蔡伦只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只是改进了造纸。在春秋战国时期,纸的概念就已经存在了。在当时,纸是指类似纸的东西,包括羊皮纸、绢纸、龟纸、木片纸和竹纸。简而言之,纸的使用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肯定地认为,纸是从东汉蔡伦开始使用的。

但作为书写工具,在“纸”发明之前,古人的智慧同样博大精深,比如甲骨文、钟鼎祭祀、帛书、竹简等等。在先秦时期,作为文明象征的文字是贵族特权衍生出来的奢侈品。昂贵的书写材料和工具被贵族阶级垄断,普通人无法享用。“纸”的发明和工艺流程的改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文化向下普遍传播革命,让出身卑微的读书人读书断字成为可能。

战国末期年轻气盛的军事理论家赵括诠释“纸上谈兵”的讽刺故事,经过后世史家、文学家的苦心渲染和提炼,最终在明清前后正式固定为大家熟悉的成语。

从“典故”到“成语”,这既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必然趋势,也是东方古代文明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的显著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