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对策

摘要:在当今信息爆炸、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倾听作为人类评价交流的方式之一,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听力能力是人们学好英语的重要环节。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并进行尝试。作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听力理解中人物图式负迁移对目的语的认知影响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和词汇

一般认为,你听得越多,你的听力理解就越好。不可否认,多听是提高听力的积极手段。但是,听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听的次数,也不取决于听的长短和难易程度。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综合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就是词汇。词汇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训练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不用谈对话、交流、阅读理解、写文章等等,听力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段落、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的基本单位是单词或短语。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模仿听到的发音,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某一个词汇,我们就无法把它和它所代表的符号——单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知道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义。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一侧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力和阅读的相关性

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英语,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用英语说的话,哪怕是很简单的句子。但是,如果你给他们英文的书面材料,你甚至可以理解或大致理解一些新单词。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自学英语的人群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接受正规培训的学生中。目前,在英语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往往没有阅读材料难,但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听力水平仍然低于阅读水平。从本质上说,这种情况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和读的心理活动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来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及其对应的关于客观世界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人物特征图式,即在听和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和写。当然,听和读的心理活动比读更复杂。在外语环境中,听力的心理活动过程不同于母语环境,其特点如下。

1.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掌握一门外语之前,必须经历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语言系统图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单词—句子—篇章,同时需要逐步形成并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声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文字图式和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步的。然而,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同时开始的。而且由于大纲、内容、时间、方法、学习环境、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同时发展的。比如,学生在阅读训练上花的时间往往比听力训练多,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使用默读,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育必然会不平衡。实验表明,学生对所学的同一个或几个单词有不同的反应,他们的视觉辩论能力大于听觉识别单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文字图式认字)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开始学习一门以文字为基本媒介的外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听力能力。那么,如何从理论上解释阅读训练和听力理解的关系呢?

首先,阅读和听力虽然是不同的训练形式,但都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有很大的共性。从较低的层面(音位、音素、单词、句子),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做出各种推断。换句话说,就是在声音辨别的基础上,利用认知效应对语言材料做出各种解释和判断,达到理解的目的。在更高的层面上,为了理解一篇文章(句子)的意思,听者需要依靠认知效应来理解。这是因为在语篇层面,意义的生成往往是听者对语义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形式的作用往往只是引发听者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以有意义的方式建构评价材料,包括利用文化知识提前判断,推断说话者的意图。显然,听者的认知过程、认知效果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至关重要。以听天气预报为例(听力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能否准确、快速地理解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的地理知识、天文基础知识甚至一些社会文化知识,比如这方面是否使用摄氏制或华氏制,这与阅读理解所涉及的过程是一致的。在阅读中,读者还利用各种认知过程,依靠各种认知效应及其背景知识来分析和构建文本的语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习者练习和运用认知过程和判断推理过程,不断提高和完善这种能力,显然是有帮助的。

其次,阅读是学习者评论的一大输入来源,不仅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评论的机会,而且丰富了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词汇量和背景知识,这些对听力理解无疑至关重要。这样,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有意识、下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接受新的知识,量的积累必然产生语言习得质的飞跃。所以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英语整体水平越高,听力能力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综合体现。

(三)倾听和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训练与听力理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发现听者的情绪状态对听力理解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影响。

65438-0990,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师组成的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本科生素质调查。(注:见《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993期第1期)课题组在对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调查中,测试了17个自变量和13个与英语学习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表明,语言能力、学习动机等六个因素对语言综合水平的影响最大。此外,奥马利·查莫特在1990的调查报告中也提出了选择性“专注”对听力理解的积极作用。

可见,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主观因素。具体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动机和自信,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语言输入中所谓的“情感过滤”问题。

第二,解决方案

(1)建立以扩大听力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能为目的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对包括听力在内的其他技能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在练习语言形式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在选材上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可理解性、体裁的普遍性和交流性以及练习题设置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注重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差异等因素,说汉语的人和说英语的人必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了解必要的目的语国家背景和文化知识,利用背景知识消除听力过程中“负迁移”的干扰,一定会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要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进行个别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在音位、单词、句子层面识别和理解听力材料,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在语篇层面理解听力材料,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主旨,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掌握关键词,从而有效提高听力水平。

(3)语言听力是主动解码而不是被动感知,是积极的认知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声学事实。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认知水平对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性,同时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感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和手段,创设多种情景,最终调动学生的听力兴趣和动机。

参考资料:

【1】精彩的美语听力。明凯出版社。

[2]美国英语听力周计划。中国图书出版社。

【3】高二英语听力突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