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刘吗?
柳永(1719-1805),本名崇儒,号石庵,山东诸城(今高密)朱沟镇土各庄村人。清代乾嘉时期的政治人物和书法家。
一生
柳永是刘统勋的儿子。乾隆十六年(1751),二甲为第二秀才,改国子监庶吉士,授编修,后迁教。乾隆二十年(1755),刘统勋被判有罪,柳永也被罢官下狱。
很快,事情解决了,他得到了编审的奖励,由安徽监制,改为江苏监制。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山西省太原府知府,因失察部下“侵唐”而被发配兵站效力。多年后,他被释放,并被命令在图书修理办公室行走。不久,由于父亲的好意,仍以其为知府,知江苏江宁府,任职期间名正言顺。次年晋升为江西省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调任陕西省按察使。次年,父亲童勋因病去世,因丁酉而离职。
乾隆四十一年(1776),柳永丧后,授内阁学士,走南书房。过完年,我转到江苏学习政治。乾隆四十三年(1778)八月,江苏省东台县监蔡家树唆使如皋县民童之瑜向刘雍举报,江苏省东台县举人已故徐书魁的作品中有“明皇再会,且把锅放一边”“明朝震动起来,一举进京”等诗句。当时,为徐诗作序的礼部尚书徐庶也被杀害。李动了户部侍郎、吏部尚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任湖南巡抚,次年迁至左都时宇,仍南下求学。乾隆四十七年(1782),奉命与大臣小沈阳、钱丰前往山东,查处巡抚国泰及其下属的贪污纵容行为。他被授予工业部部长的头衔,并被任命为研究大师。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直隶总督,两年后任大学士助理。乾隆五十四年(1789),因“诸侯之主久不在书房”,降为侍郎。不久,授予内阁学士,升顺天学政,左礼部侍郎,左都察院御史。乾隆五十六年(1791)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不久就被授予。嘉庆二年(1797),授体仁阁学士。嘉庆四年,给太子一点保护。
嘉庆九年(1805)十二月二十五日,柳永在北京病逝。那天还在南书房值班,晚上设宴招待客人,“熬夜死”。享年85岁。朝廷追赠太保太子,祭拜仙人殿,供奉文清。
相传,柳永有一个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一个绰号叫刘,但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嘉庆帝曾称柳永为“柳驼子”,柳永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
书法[编辑]
柳永擅长书法和书法,尤其是小楷。他的书笔墨厚重,气势磅礴,风格独特。他是清朝的书法家,和颜真卿、苏轼一样。他的书法始于元代赵孟頫,中年独树一帜。他以魏晋为师,笔法古厚。与、翁方纲、程太子并称清代四大书法家。
当柳永写杜甫的诗的手卷,这些书是非常独特的水红色的纸与金花。第一首诗名为《缚鸡》,讲的是一个仆人绑了一只鸡在城里卖,激起了诗人对人、鸡、虫的感情,内容相当有趣。至于书法,圆润委婉的字体,看似柔中无骨,实则丰富的外表下隐藏着力量,颇为内敛。前辈们评价柳永的书法是藏在棉絮里的一根针,应该是这个用意。
70岁后致力于北朝碑刻书法。他的书法浓墨重彩,但骨架结构十分刚劲,刚柔并济,独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