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的历史演变

人民广场,原名大同广场,1933开业。1932年,满洲国的首都是新疆。次年,根据大新京都市计划,南满铁路所属地区的中央走廊(现人民街北段)向南延伸,形成大同街,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它位于市中心,在兴安路(现在的Xi安路)和长春街的交叉口,是这个城市最大的。

它位于100多年前的季承西北部。从1825一直到清末,这里都是刑场。1932年,日本人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修建广场,并在广场中央填满了伪满洲国等级起源的石碑。当时伪满洲国的年号叫大同,广场命名在同一个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广场。

广场内径130m,外径300m,占地70000多平方米。被伪首都建设局、伪首都警察署、“满洲电信电话公司”和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总部大楼等包围。以广场为中心,当年的大同街和兴安路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按照当时的设计要求,广场地下铺设了各种电缆和给排水管道,周围没有架空线。这种模式一直保持至今。

1945年8月,苏联先遣部队进入长春后,将广场中央原有的石碑挖走扔掉,然后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设计图纸,在这里修建了苏联空军纪念塔。塔的截面为正方形,* * *共分五层,高27。5米,塔底四面镌刻文字,北面正中的俄文碑文是:为了苏联的荣誉和胜利,战斗中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塔顶竖立一块方石,方石四角浮雕,平面镶嵌在方石中间。南中下部的俄文碑文是:这里有在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而战中英勇牺牲的后贝加尔军飞行员。

日本战败投降后,广场改名为斯大林广场和蒋介石广场。解放后,这里被称为人民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