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因为采用了公元纪年法,所以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划分是以耶稣诞生的年份作为纪年的开始。

二、引言

公元,公历纪元,最初被称为基督纪元,也称为公历或公元,一种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

它始于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在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中,耶稣出生后的日期称为主年,Anodomini(公元)(拉丁文)。在耶稣诞生之前,它被称为“公元前”。

仅在八世纪后西欧的基督教国家应用。就连教皇也一直利用他的统治来记录文献以备年表。直到11世纪和14世纪,西方元的概念才开始流行。公元成为世界主流也是欧洲殖民的结果,也传播了公历,成为国际公认的纪年标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纪年作为其历法和公历年。但是阴历并没有被废除,今天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以阴历为基础的。

扩展数据

中国古代和现代采用的年表

一、年号和年表法::汉武帝以来就有年号了。从那以后,每个皇帝都要更换皇位,并用年号标记年份。

例如:《岳阳楼四年春》、《石钟山元丰七年》等。

二、干支年表:干支年表是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使用的一种编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地板。匹配枝与枝的顺序,一周正好是60,反复记录,也就是俗称的“枝表”。

例子:甲午战争(1894)、辛亥革命(1911)。

三、年号的使用:皇帝年号放在年前,列干、列支。

例子:《核船的故事》中的《天启与秋日》。?

四、中华民国年表法

民国年代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点,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点的年代法。中华民国年的换算——从公元年减去1911得到中华民国年数。

例:1930是民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