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翡翠的起源?有没有相关的故事?

翡翠是一种优质的玉石品种,有“玉中之王”的美誉。其绿、红颜色似古代玉鸟的羽毛,故称“玉”。祖母绿是一种珍贵的玉石,有“玉中之王”之称。它是由硬玉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含有10%以下的其他杂质矿物,如钠长石、透辉石、霓石、磁铁矿等。还含有少量的钙、镁、三价铁、二价铁、铬等元素。正是由于这几种元素及其相对含量的存在,翡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其中,铬是翡翠中的主要呈色离子。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商业翡翠都产于缅甸北部乌龙江上游。虽然我国有翡翠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但至今没有发现真正的翡翠矿床。

关于翡翠名称的由来以及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目前尚无定论。说到玉的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有的说古人所说的“玉”是指“青鸟”,其羽毛美丽,红为飞,绿为翠,古人常以其羽毛做装饰品。自从玉从缅甸传入中国,人们就把这种美丽的玉称为翡翠;另一种说法是,中国在古代将一种绿色软玉(碧玉)称为“翠”。自翡翠传入中国以来,人们为了与一直称之为“翠”的软玉相区别,就称之为“非翠”。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玉”。

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有争议。有专家认为,它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代就传入中国,并有汉《西溪赋》中“玉盛开,大放异彩”和张衡《西京赋》中“玉饰美玉”的文字为证。但也有专家认为,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不会早于明末清初,依据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如明万历皇帝的定陵)或历代宫廷收藏均未发现清初以前的翡翠珍品。后者是基于考古学的科学结论,我认为是正确的。可见,目前在一些“笑话”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生活在唐宋时期的帝王将相,帽子上嵌有一块祖母绿。这种违背史实的服装,也算是一种虚拟的“玩笑”手法吧!

玉石传入中国较晚,但由于其迷人的颜色和晶莹的质地,立即受到皇室和贵族的青睐。慈禧太后甚至将玉石中的珍品称为“御玉”。她生前觉得玩不够。她死后的随葬品中,有优质玉石制成的西瓜、桃子、荷叶、白菜等珍品,27尊玉佛也陪她长眠地下。

翡翠饰品的价格与其质量密切相关。比如一个优质的手镯价格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而透明度差又没有纯绿色的低档货,有的只值几百元。价格差异之大,在其他任何翡翠饰品中都很少见。价格之间的巨大反差给了商人寻求超额利润的良机。为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市场上出现了人工加工的B货和C货翡翠以及各种假冒品。

因此,本文只着重介绍翡翠的主要特征、评价标准、什么是A货和B货,以及目前市场上的主要赝品及其肉眼识别标志等。,作为读者选购翡翠饰品时的参考。

翡翠的主要特征:翡翠是由许多柱状和纤维状的翡翠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形成所谓的“纤维状和粒状变质交织结构”。柱状矿物的晶面和解理面会反光,借助放大镜可以看到许多亮点(俗称淡绳翼),这是翡翠区别于其他仿制品的主要依据;所谓纤维结构,在透光镜下用放大镜观察,呈“丝瓜筋”状,是鉴别翡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另外,翡翠的折射率为1.66,珠宝的抛光面为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其比重为3.25-3.4;硬度6.5-7,刀不能动(刀硬度5.5)。因为构成硬玉的纤维状硬玉形成毡状结构,所以硬玉具有固体性质,成品经久耐用。

评价标准:翡翠的主要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颜色、透明度、结构、裂纹。

颜色:翡翠颜色丰富,有绿、红、紫、灰、黄、白、黑。其中绿的叫翠,红的叫绯,淡紫色的叫紫,三色结合的叫“桃园三结义”。一般来说,同样质地的其他条件下,纯绿松石最贵,其次是紫罗兰、红蜻蜓、花青、豆沙、油绿、瓜皮绿,灰白色最便宜。绿色是决定翡翠价格的关键颜色,业内人士常以“强、晴、正、匀”作为评价标准。“浓”是指颜色为浓绿色无黑色,为上品;“阳”是指颜色鲜艳明亮,为上品。如果颜色暗淡无光,则称之为“阴”,即使其颜色深而厚,也不受欢迎;“正”是指绿色明亮纯净,不偏不倚。比如绿色中有蓝、青、黄、灰、黑等“恶色”,价格就低;“均匀”(也叫“和谐”)是指绿色是均匀的。如果绿色呈丝状、带状或斑块状,翡翠的价格就会降低。

透明度:商业上称为“水头”,以光线能穿透玉石的深度来衡量。如果光线能穿过2分钟(约6毫米)的深度,则称为2水分离。对于这种半透明的玉石,北方称之为“玻璃地”,南方称之为“冰籽”,看起来水灵透明,价格最高。近乎半透明的叫“蜡水”;不透明且透明度极低,看起来干燥无水,价格最低。

结构:翡翠的结构厚度和底色被业内人士称为“地板材”。结构精致、底色好的“平面图”通透纯净,能很好的衬托绿色,让人爱不释手。好的“地面”包括玻璃地面、蛋清地面、蜡质地面等。,其次是细白地、豆青地等。,还有更惨的,瓷质地面,干白地面等。,都生动地刻画了翡翠的底色、结构厚度和透明度。

裂纹和瑕疵:裂纹是指玉石中的微小裂纹;缺陷是指黑点、硬点,如“石花”、“石脑”等几乎不透明的东西,会使翡翠的价格大打折扣。当然,影响翡翠产品价格的因素还是有的,比如大小、雕刻、风格等。有些配件也需要成对搭配。配对的往往比按件出售的总价高出20%-30%。

翡翠的a、B、C:

a货:指未经任何人工优化处理的天然翡翠,是货真价实的产品。

b:是一种经过人工“腌制、胶合”的翡翠。一般为低档翡翠,有黄黑色斑点,透明度差。先用强酸漂洗去除污垢留绿增加透明度,再用树脂回填加固,使原来的低档翡翠变得晶莹透明,以至于劣质。这种B级翡翠时间长了会变黄。

B货的鉴别特征是:光泽弱,没有强烈的玻璃光泽感,敲击时声音不脆;表面粗糙,常有许多沙眼和酸蚀留下的不规则沟槽;通过透光观察,B货内部通常比较干净,很少见到A货翡翠常见的褐色丝条(这是氧化铁污染形成的色斑);用40倍的放大镜观察,翡翠矿石颗粒边缘被腐蚀。

c:这是一种染色翡翠,通常由无色、浅色、水头好的低档翡翠经人工染色而成。久而久之,就会渐渐淡去。它的价格低,但是很有欺骗性。

c翡翠的特点是:不自然的绿色,常带有黄色或蓝色调;色彩浮在表面没有“色根”,而A货的色感是由内而外透露出来的;颜色不均匀。用放大镜观察时,有时可见铬盐在裂隙中沉积的色带,并逐渐向两侧褪色,其颜色沿裂隙边缘和矿物颗粒分布。染色的翡翠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紫色、红色、蓝色的。而且人工变色的方法不仅限于染色,还可以加热烘烤,高能粒子轰击,涂一层“808”绿胶。B+C货:这种翡翠经过了“浸胶”和人工上色,因此具有B货和C货的双重特征。

翡翠赝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翡翠赝品有:马来玉、澳洲玉、巴山玉、辽翠等。

马来玉:这是一种染色石英岩。与翡翠的主要区别在于马来玉具有颗粒结构:颜色沿颗粒边缘分布,比重较低(约2.65)。

澳洲玉:是一种产于澳大利亚的绿色玉髓,看起来像翡翠。主要区别如下:温石棉颜色极其均匀,但绿色为黄色;质地细腻,没有优雅,也没有纤维结构;折射率(1.53)和比重(2.60)比翡翠低。

巴山玉:原指1983年在缅北发现的翡翠新品种,故又称“巴山玉”。但目前巴山玉一词的应用极其混乱,有人称B翡翠为巴山玉;还有人称一种富含钠长石的翡翠围岩为巴山玉(因其铬含量高达3.75%,呈亮绿色)。巴山玉与翡翠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具有粒状结构,折射率(1.52—1.54)和比重都低于翡翠。

水墨子: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品种”。实际上,它是由钠长石和应时组成的钠长石岩。由于“水头”好,一般是无色的,很像无色的玻璃翡翠。有些带一点墨绿色的水墨子,往往被当做“漂浮兰花”来卖,欺骗顾客。翡翠和玉石的主要区别是:它的光泽不如玉石;质地不如玻璃翡翠细腻;其中,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石花多见,而玻璃翡翠中石花很少;另外水泡沫不吸引人,折射率低(1.52—1.54),裂纹多。

材质崔:绿色玻璃。这是早期常见的假玉,但近年来已经很少见了。其主要特点是:内部有气泡;折射率低(约1.50),比重低(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