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年,家家户户都在发愁怎么找点粮食再撑几天,早就不挨家挨户了。
饥荒年,家家户户都在发愁怎么找点粮食再撑几天,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这句话出自一群不信神只信自己的人,看了《中国国民性的演变》一文。
略论中国国民性的演变:
国民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就像一条瀑布,一直往下掉,越来越差。春秋时期,中国人淳朴;唐朝的人朝气蓬勃,阳光灿烂,有尚武精神;进入明清以后,流氓行为越来越严重。这种变化与专制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从世界的角度观察中国的国民性,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国民性的演变,作者认为落后的制度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近代以来,从梁启超、鲁迅到蒋介石、毛泽东,都为改造国民性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根源在于制度建设与国民性改造不同步。中国人没有“过滤细菌”。改造国民性,必须从制度上努力。
张洪杰简介:
张,洪,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虚构历史写作和公共历史传播。1972年4月生于辽宁,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出版有《明朝的七张脸》、《中国历史简读》、《日本历史简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十余部专著。
多部作品在香港、台湾及海外出版。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马奖”、“辽宁文学奖”,2006年获“中国文学传媒奖”中“年度散文奖”提名。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3月CCTV1和9、湖北卫视2013同步播出)主笔。
2013年6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系列节目,全年收视率最高。他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做过多次学术讲座。2065438+2008年4月,张洪杰应邀出席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了主题为“贵族精神”的演讲。